公元219年,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这场战役中他水淹七军,重创曹魏,震惊华夏。随后,他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俘杀。
建安二十四年,对于蜀汉和刘备而言,这一年充满了悲喜交加:5月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东西两川连通;6月刘封和孟达占领东三郡;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攻打曹操控制的襄阳和樊城,曹仁被击败;8月关羽水淹七军,使于禁投降,并杀死庞德;9月关羽围困樊城与襄阳,将胡修和傅方等人逼迫投降。
由于关羽连续取得的胜利,当时許都以南地区民心涣散。如果关羽能顺利拿下襄阳和樊城,那对曹操来说将是极其不利,因此他提议迁都。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即指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关羽成功获得这两个城市,那么汉中的刘备以及东三郡的刘封孟达一定会联合起来。
然而这一切在这里戛然而止。如果襄阳城及樊城落入关羽手中,不仅损害了曹操的利益,也让孙权感到不安。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孙权暗中与曹操联手出兵偷袭荆州,在糜芳傅士仁献城投降后,吕蒙陆逊很快便拿下南郡宜都太守樊友放弃宜都不战而逃。整个荆州最重要的地方都落入了孙权的手里。
匆忙撤退至前线后的關羽在得知失去南郡宜都会的情报后,在苦等援军未到、粮食告罄的情况下强行突围,但却遭到了潘璋部下的马忠擒获,被孙权所杀,一代名将此去。
当时公元219年關於戰爭結束後,有些記錄指出了關於當時關於戰爭的一些細節,這些記錄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深入地理解這場戰爭背後的人物與情況。
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場戰役對於中國歷史有著重大影響,它揭示了一個大國間複雜多變的政治外交背景,以及軍事力量間激烈衝突帶來的人力物力損失。而且它也展現了一位將領面臨巨大的挑戰並作出的決策,並展示了一個人如何因為自己的選擇導致了自己最終命運的改變。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那是一段輝煌又痛苦的一生。一生的光芒集中在那一次失败之后。他虽然没有得到胜利,但他的荣耀依然如同日常生活中的星辰一样永恒。这场战斗成了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而他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英雄留给我们的记忆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