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漫长的5000年历史之中,拍马屁成了一门必备的技艺,在古代官场上无处不在。为了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有真本事,还得不断创新。明朝时期,嘉靖皇帝是位深思熟虑且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他晚年的修道生活吸引了众多道教高手争相为他提供服务。
此时,文人也找到了他们的舞台,那就是创作青词——一种用于道教斋醮仪式中的祝文。这类诗篇要求形式严谨、文字华丽,但能写出好作品的人并不多。严嵩和徐阶都是通过写青词赢得了嘉靖皇帝的信任,并担任内阁首辅。
除了这些大臣之外,一位名叫袁炜的小伙子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自幼以神童著称,从十岁开始专攻八股文,再到补县学生阶段,他阅读经史如同背诵一般。科举考试自然顺利,以至于殿试原本可以成为状元,但因为他说话直率,被改为第三名,然后突然被提拔为第一。
袁炜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和侍读学士,这样的迅速晋升很难说全是他的能力所致,而是因为他能够满足嘉靖皇帝对于青词创作的需求。在《明史》中记载,袁炜“才思敏捷”,能夜以继日完成任务,而且他的作品极富艺术性,如一句“化狮作龙”就让嘉靖大悦。此类媚上的辞藻很多,使得他获得了重用,对其他人的希望都成了遥不可及的事物。
虽然袁炜被认为是一位阿谀奉承者,但他的才华确实令人敬佩。在其主持的一次科举考试中,他选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等人都成为了万历朝中的杰出人物。这说明尽管 袁炜的手段可能有些过头,但是他对人才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
最终,由于病情导致,他不得不请假归乡,在途径的地方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当时朝廷给予了他少师职衔,并尊号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