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繁华的社会场合,拍马屁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要想在这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一手好牌和真才实学。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项“艺术”被无数人精心修炼,不仅限于古代官场,而是贯穿了整个社会。
明朝时期,嘉靖皇帝统治了一个漫长而动荡的时代。他最初与大臣们斗智斗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寻求一种更为内心安宁的生活方式——修道,以求长生不老。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道教门派争相上升,以争取影响力。而文人则有他们自己的舞台,那就是创作青词。
青词,又称绿章,是一种用于斋醮时向天界祈福的奏章。它要求形式严谨且文字华丽。这是一种能够被每个人尝试但很难真正掌握的手艺。正是凭借写青词这一技能,严嵩和徐阶得以赢得了嘉靖皇帝的心。
然而,并非只有少数几位大臣能撰写这样的文辞。一旦命题公布,大多数官员都会参与其中,竞选者将会根据作品质量进行选拔。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年轻人才显露出他的才能,这便是袁炜。
从小就以神童自居,十岁起专注于八股文学习,他能通过一遍阅读就完全记忆并诵读出来。17岁补县学生后,他以博雅之名迅速崛起。当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也顺利地取得了第一名。但在殿试阶段,由于他太过直率,将原本可以获得状元荣誉的一席之地换成了第三名,并最终成为首辅之一。
袁炜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务,其晋升速度远快于常规。此刻,他正好遇到了机会:嘉靖皇帝喜爱青词,而袁炜又擅长此技,因此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明史》对他的评价如斯:“其才思敏捷”,“即夜出片纸命撰青词”,“举笔立成”。
当一次偶然的情形发生,比如养的一只猫突然去世,甚至还有如此荒唐的事情,如把猫死变成了“化狮作龙”的美妙比喻,使得嘉靖皇帝赞叹不已,对他赏赐频繁,无人敢望其余。这显示出 袁炜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能够准确理解君主的心意,从而得到重用。
虽然袁炜被视为阿谀奉承者,但事实上他还是具有杰出的文学才能。此外,在他的主持下的一次科举考试中,还选拔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包括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他们都成为了万历朝的大臣。尽管如此,当袁炜因病退休归隐后,即便是在路途中的短暂停留,也未能挽回生命,最终去世年满58岁,被追赠少师,并谥号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