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众人皆认为是1644年,但我以为大明真正的末日应定于1662年。同样,我们视南宋为1279年的末日,而非1276年,何以不将1662视为明朝的终结?张岱云:“福王略知文墨,鲁王浅晓琴书,楚王惟知痛哭,永历独事奔逃”,其言如针刺心肺。
公元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被清军俘虏并遇害。国之存亡,不可一日无主。依据当时继承制度,皇位应由明神宗直系后裔继承,只有桂王朱由榔符合条件。他首先宣布监国,并在丁魁楚、瞿式耜拥立下称监于肇庆。起初,他展现出中兴之主风范,对前朝滥用特务和选秀女导致民心离去的教训深感警醒,因此宣布“不设东厂,不选官人”。大臣们认为终于选对了人。
然而,在他成为监国仅七天后,便接到赣州失守的消息。这次败退距离肇庆相隔相当远,却只有两个字——逃跑——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即便有瞿式耜等大臣劝阻,他仍决定逃往广西。在他看来,当危机来临时越快逃跑越好。因此,在数日内,他就逃到了梧州。
这种行为等同于把广东拱手让给清军,使得永历政权在广东失去了民心支持。在对永历政权失望的情绪下,一些官员与隆武帝大学士苏观生共同请求隆武帝弟唐王朱聿鐭称帝,并且抢先一步称帝,将改年的名称更改为绍武元年,以此收回广东人的信任。但为了稳固局势,朱由榔返回肇庆,并宣布即皇位,将第二年的名称更改为永历元年。
然而,这两个同时存在的皇帝只能留一个下来。在登基十多天后,由于双方激战半个月,无果,最终清军乘虚而入攻占了广州。而绍武帝及首辅苏观生殉国;朱由榔则再次选择逃离肇庆“西幸梧州”,使得整个广东沦陷于清军之手。不久,当清军逼近边境的小城桂林时,再次迫使他向更安全的地方迁移,那就是桂林这个边疆小城,也是他的最后避难所。
1661年,当吴三桂攻入云南时,他一直躲藏至缅甸首都,被缅甸王莽达收留。但随着吴三桂进入缅甸,与缅甸发生冲突,最终被莽白杀死,其父子及眷属也落入吴三桂手中。那一年,在昆明遭到吴三桂使用弓弦勒死,大明帝国正式结束,而永历与其结束。大明帝国,就这样在1662年的血腥和悲剧中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