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历史的深处,一个名为朱元璋的人物,他是一位皇帝,也是明朝的一代霸主。他的统治期间,明朝焕然一新,社会井然有序,那时候的福利政策也是非常人道化,有不少人都在问这个问题:明代的朱元璋时期社会福利到底有多好呢?明朝是不是就成为了最好的那个时代?
我们来看看。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的统治期间,他下令农民归耕,并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还迁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污吏;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这段历史被称为“洪武之治”。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对待英雄人物也能收揽,他们平定四海,将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但他性格严厉刻薄寡恩,在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国之中很少有人善始善终。这是一个他历史上的污点。
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出身,从小吃过很多苦,所以对人民生活状况了解透彻,当他当上了皇帝后,就不断推出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头,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在中国古代史上,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实现了最完美的社福体系。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政策具体做了什么:
养老:对于天下的老人们来说,他们受到尊重,每个地方都要照顾他们,还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如果执行不力,又会叮嘱礼部尚书,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一政策。在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即使70岁以上的人,可以让他们的一个儿子免除服役。而到了洪武二十年的末尾,大明颁布了一项终身养老令,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给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而九十岁以上则更加给予一些额外待遇。
教育:从登基开始,一旦士子考入太学,便由官府免费供读书学习。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记载了这一方面的事实。
救灾:自然灾害发生时,如湖北水灾,如果地方官员拖延处理可能导致生命损失,因此朱元璋下令如果灾情紧急,不需要请示上级,可以直接开仓赈济救灾。
住宅保障:
在南京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人居住。
对宋朝留下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安置。
免费公墓与扶贫: 漏泽园用于丧葬,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还有“保障房”制度,即国家免费提供住房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通过这些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得整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不过,这一切并非没有争议,有些改革措施带来了新的矛盾,比如加强控制与监管也引发了一定的反响,但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确实是中国古代最为注重人民福祉的时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