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是明代著名大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进士,并获得了状元之称。他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和首辅等职位。
申时行出身于苏州府长洲县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祖父被收养于徐姓舅家,因此他早年使用的是徐姓。在他的养父徐尚珍严格教育下,他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同时也展现出了商人的敏锐与机智。
嘉靖四十一年的殿试中,申时行荣获状元,这一成就使他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此后,他先后担任左庶子和礼部右侍郎,在这段时间内,他见证了世宗和穆宗两位皇帝相继驾崩,以及隆庆六年的神宗即位。
万历五年(1577年),申时行出任吏部右侍郎,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因为它掌管着官员的选拔和晋升。在这一期间,他受到了张居正的大力器重,并且在张居正去世后的内阁中接替其位置成为首辅。
作为首辅,申时行面临着来自言官们的激烈斗争,他们对张居正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些政策表示不满,并且指责一些官员专断自谋。尽管如此,申时行依然努力维护内阁权威,并且在处理朝廷事务上表现得非常有才干。他还曾经与言官们公开交锋,以确保自己的立场,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宽容处理这些问题,以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
除了政治上的纷争外,申时行还参与了一系列关于皇储的问题讨论。神宗皇帝有意废黜长子朱常洛而立次子朱常洵为太子,这一决定引起了公卿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尽管如此,申时行仍然表达了一定的支持,但同时又不得不顾及到公卿大臣们的情绪,不愿直接触犯他们,最终采取了一种既支持神宗,又又不失体面的策略来应对这个问题。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申时行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感,无论是在处理与言官之间的关系,或是在皇储问题上,都尽量避免导致更多冲突。这可能是因为他深知自己需要维护良好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执行自己的政治目标。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些事件还是引发了严重的问题,比如高启愚案,它揭露了礼部侍郎高启愚主持乡试中的腐败行为,这个案件加剧了言官与阁臣之间已经紧张的情绪,使得整个朝廷陷入更加复杂的情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