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因瓜分世界殖民地不均而爆发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全球性的冲突历时四年三个月,影响了欧洲、非洲和亚洲,大西洋北海、地中海和太平洋南部海域都曾经历激烈的海战。共有33个国家参与,这场冲突涉及的人口超过15亿,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主要参战国家被分为两大军事集团,一方是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另一方则是由德奥匈组成的同盟国集团。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斗源于19世纪70年代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期间,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
德意志帝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其扩张政策对英帝国构成了威胁,因此英帝为了维护自身在全球的大国霸主地位及殖民地利益,与法国等其他国家结成了联盟。而德奥两国也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随后加入成为三国同盟成员。这个联盟体现了一个新的军事力量集团形成,并对巴尔干地区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抵御这种威胁,俄法两国接近并签订了《俄法协约》。英国为了应对主要敌人德意志,也放弃了传统“光荣孤立”政策,与法国接近,并最终签订《英法协约》以解决双边间的一些问题,如埃及和摩洛哥的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这两个阵营中的成员不断调整其关系,以防止对方取得优势。在1907年,当日俄战争结束后,英国与俄罗斯也达成了协议,以缓解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共同面对 德意志帝国这一共同威胁。这一系列外交动作标志着一个新的国际格局形成,其中包括三B铁路计划——如果完成,将使得德意志控制黑海水域,从而给其他列强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没有明确规定军事支持义务,《英俄协约》的签署也是为了加强掠夺殖民地准备以及备战,而不是真正寻求和平。此外,这些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气氛,使得局部冲突频发,最终导致1914年的巴尔干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