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的波兰球上,诺贝尔的光芒永恒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1833年10月21日于斯德哥尔摩诞生,是艾马纽·诺贝尔的第三个儿子。他的童年是在1842年的圣彼得堡度过,他开始师从研究化学的俄罗斯教授Nikolay Nikolaevich Zinin。当时他仅18岁。在美国学习了四年的化学后,他和John Ericsson一起打短工。
1859年,诺贝尔的大哥鲁维·艾马纽接管了父亲的产业。他投身于制造硝酸的问题解决中,但1864年的悲剧使他意识到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场大爆炸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工厂Heleneborg,造成五人死亡,其中包括他的弟弟艾米尔回忆起这次悲剧之后,诺贝尔致力于改进硝化过程,以确保更高级别的人类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诺贝尔不仅成功地研制出了新的引爆物,还创造了一种以火药棉和硝化混合而成的新型胶质,这项发明被广泛认可并且改变了工业界。尽管如此,他仍未满足,并继续追求无烟火药,最终成功研制出新型无烟火药。
在生命垂危之际,诺贝尔依然沉浸在对新技术研究中,他一共获得了255项专利,其中129项是与硝化相关。然而,当他去世时,没有留下任何遗产给家庭成员,而是将其全部捐赠给科学事业,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现代所知为“诺奖”的诞生。
根据他的遗嘱,每当12月10日纪念节庆之际,将颁发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这份由瑞典科学院负责评选的人文科学领域,以及挪威议会组成的一个委员会负责评选和平领域。此外还有三方面分别由瑞典科学院、加罗林学会以及斯德哥爾摩學術院进行评审,即物理学、医学及文学领域。而这些都是为了表彰那些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或贡献的人们。
直到今天,以阿尔弗雷德·伯恩哈特·诺贝尔回忆而荣耀的是一个名为“世界历史波兰球”的事物,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同时也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