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繁复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拍马屁成了一门精妙的技艺,古代官场上,无数人竞相学习。中国历史悠久,如同一幅广袤的画卷,马屁也在其中绘出了许多生动的情景。然而,要想在这海量的马屁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拍马屁这一技能,还得自身具备真才实学。
明朝的一位嘉靖皇帝,是众多知名大臣如严嵩、海瑞共同时期的人物。在他的长达四十年的统治期间,他最初与大臣们斗智斗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追求道教修炼,以求长生不老之术。这段时间里,一股道教风潮席卷了整个朝廷,而文人则通过写青词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斋醮时献给天上的奏章祝文,它要求形式工整、文字华丽。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掌握这门技艺,像严嵩和徐阶那样因其才华被嘉靖皇帝赏识并得到重用。
当时,一位年轻人名叫袁炜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自幼以神童闻名,从十岁起便专心研习八股文,并且阅读过目即能记诵。他参加科举考试顺利晋升,每次都取得优异成绩,最终成为翰林院编修,并逐渐升迁至侍读学士一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了拍马屁这一技能,以及他本身卓越的才能。
《明史》对袁炜评价道:“袁炜思敏捷”,“帝中夜出片纸,命撰青词,举笔立成。”意思是,在半夜,当皇帝需要快速完成一篇青词任务时,只需让袭按字面理解,则能迅速完成。此外,他还有一句著名的话:“化狮作龙”,深得皇帝喜爱,因此被频繁提拔和奖赏。
尽管如此,对于那些只注重表面的奉承之辈来说,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表象上,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却能够从这种环境中脱颖而出。例如,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由于 袭主持考核工作,那些被他选中的候选人,如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等,都成为了后来的高级官员,即使是在万历朝之后依然显赫一方。这足以证明 袭确实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而最终,因为病痛引退归隐前去世,其贡献和影响力仍旧为后世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