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长河中,唐朝曾经是辉煌的篇章。几百年间,它孕育出许多杰出的君主,而这些君王大多数都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但也有少数人则遭到了诟病。在这批被历史所记住的人中,有一位皇帝,他的故事如同传奇一般,虽然他两度登基,却未能摆脱“窝囊”的称号。这位皇帝就是唐朝中宗李显。
他的前任太宗李世民,是那一时代最为人称道的一位君主。他统治下的贞观之治,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盛世。而在立储问题上,他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量,因为自己的帝位并不光彩,所以他选择了最不起眼、最懦弱的儿子李治作为继承人。尽管如此,这个选择却为了国家稳定而不得不接受。
然而,李治即位后,不幸早逝,由武媚娘辅佐而活跃于宫廷舞台,并为后来的权力斗争埋下伏笔。当时期结束后,武则天自立为王,将唐中宗从宝座上拖走,让他过上了平民生活。究其原因,即便当时正统皇帝,其能力不足以对抗武则天,也许如果更坚决一些,就或许能够挽回局面。
先前的李治虽非明智之举者,但在武则天的大力支持下,他将国政井然有序维持下去。而对于武则天,她既有其独特治理风格,又没有损害国家大局。她虽然史上罕见地成为女皇,但她的政治手腕并无过错。在她掌控下的帝国,没有因她而动摇,而是在她的引领下继续繁荣发展。如果不是因为种种顾虑,那么唐朝根本不会再回到李显的手里。而恰巧于此时刻,唐中宗第二次获得机会重新登基。
说到底,唐中宗不过是一名被家族环境所塑造的君王。他祖辈父辈几乎都是正统皇帝,更让人唏嘘的是,他身边的人才济济,在这样强大的背景下,他显得更加渺小无力。在重返宝座之后,他似乎想要把握这次机会,但他的出发点却是错误的。他过分依赖妃子韦后的宠爱,以至于放弃了作为天子的尊严和地位。
在第二次称帝之后发生的事情简直荒谬透顶。韦后确实对他忠心耿耿,但事实证明她并非简单的人物,她甚至勾结其他臣子干涉朝政,还与其他男子保持不正常关系。但所有这一切,唐中宗竟装作不知情,只是假装不知道。这原本只是因为缺乏治国才能的问题,现在变得更糟糕——纵容韦后的行为,使整个局面更加混乱不可收拾。太宗可能没想到,当年的孙子会沦落到如此程度,在众多英明君主环伺的情况下,他的可悲和可怜就更加凸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