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桓王二十三年,郑厉公四年(甲申,公元前697年),郑国的政治风波不断。高渠弥与齐襄公联合杀死了当时掌权的郑昭公和继任的子亹。这一事件中,祭足为了避免自己的命运遭遇同样的结局,不敢迎回被废黜的郑厉公,而是选择迎接正在陈国流亡生活中的姬婴,让他成为新一任的君主。在周庄王六年,姬婴即位为子婴,他面临着如何处理国内政局的问题。鲁庄公曾经准备与姬婴会面商讨援救纪国的事宜,但姬婴推辞了,因为他认为国内局势还不够稳固。
不久之后,在周庄王七年的春天,即辛卯年(公元前690年),就在纪国灭亡之前,姬婴与陈宣公、齐襄公开诚相见于垂地,这对于后来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期间,由于国内外形势多变,以及各种内忧外患,使得姬婴在位期间也充满了挑战。
直到周僖王二年的辛丑年(公元前680年),祭足去世两周年后,一场新的风波再次打破了平静。当时,有人策划了一次宫廷政变,他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来复位被废黜多年的郑厉公。傅瑕这个大夫受命杀掉当时的君主——姬婵,并迎回郑厉 公。但是,当傅瑕回到都城后,他却没有立即执行他的任务,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候。他知道,如果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就有可能帮助厉 公重新执掌国家,因此他对傅瑕说,只要你放我一条生路,我一定设法使您回国继续做您的位置。而且,他和傅瑕之间达成了盟誓。
然而,这一切都是表面的交易,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在那一年,也就是乙未年的秋天(约在今前的2023-09-22至2024-02-19之间),有一件怪异的事情发生:城南门的一条蛇竟然和城外的一只蛇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最终输给了城外那只蛇。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市,被视为是一个预兆,或许暗示着某种巨大的变化即将到来。不久之后,这个预兆就实现了:祭足去世后的第二年,另一场宫廷政变爆发出现在栎地。最终,在一次残酷而混乱的情景中,大夫们决定采取行动,将所有反对派人物包括傅瑕一起铲除,以确保他们所支持的人物能顺利上台成为新的领导者。而最终,那个人物正是被称作“最后一位大夫相”的卫子的儿子——故已经过世数十载的大司空瞿姓人士之名下的人物,即真正统治者的名字也是古代史籍中并无记载的人物,是个完全虚构出来的一个角色,所以这里我们用"真实存在但身份秘密隐藏"或者更简洁地说"实际控制者"来代替其真实姓名。
当然,对于这些背后的动机以及具体情节,我们只能从文献记载中间接了解到一些信息,而无法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故事线。不过,从整体来说,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每一次权力转移都伴随着鲜血和泪水,它们留下的痕迹深刻而复杂,更像是历史上的许多其他事件一样,它们共同织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地图。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的名字因为某些原因而消失在时间长河里,而另一些则因其影响力或是不幸而显眼起来,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