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大英雄张士诚在暮色中独自思索。齐云楼的火焰映照着他的脸庞,他心中的忧愁如同那火一样,熊熊燃烧。他决定投身于梁柱之下,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李伯升,张士诚旧部,被徐达派遣去寻找他。幸运的是,李伯升及时赶到,将张士诚从即将自尽的命运中挽救了出来。他泪水涟涟地劝道:“九四英雄,不要害怕,你还能活下去!”徐达立即将张士诚押送至建康。
途中,张士诚坚持不吃饭,即使到了建康,也没有改变他的决心。在监狱中,朱元璋派人试图劝降他,但张士诚拒绝屈服,最终在夜晚趁人不备,用绳子上吊自杀。
昔日,他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和胜利,但内心却充满懦弱和犹豫;被俘后,他却表现出了坚韧和勇气,这种品质是真正的大丈夫。而对吴地人民来说,张士诚以宽厚仁慈著称,他的赋税政策轻松,对吴人深受爱戴。
然而,有些明朝史书对他的评价并不公正,他们的话语多为虚假和诽谤。尽管有贪官污吏存在,但并非残暴无情,而是因为吴地富饶,所以他们也不会过度掠夺财物。相比之下,朱元璋对吴人的态度更加严苛,他甚至用沈万三家的租金作为依据,加重了赋税,让许多小型土地所有者破产或逃离。
历史学家贝清江记录道:“三吴地区的巨富们,在短短几年内,一些贫困甚至灭亡,或是死亡或逃离,无一幸存。”苏州民众一直怀念那些轻徭薄赋时代,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日,他们会举行一场名为“九四香”的祭祀活动,其实这只是向往过去的一种方式。
分析朱元璋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希望看到敌人低头认输,如果能够这样,那一定让他感到非常高兴。但老实巴交的张士诚并未给予应有的反应,这可能激怒了朱元璋,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果——尸体被打烂分尸喂狗。这一事件展示了一位君主冷酷无情的一面。本文摘录自《大明朝另类史》,作者梅毅,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