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28年的元朝,泰定帝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当时,大臣燕铁木儿趁机在大都发起了政变,力主立武宗之子图帖睦尔为新君。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图帖睦尔接受了帝位,在大都被拥立为文宗皇帝,并改元天历。这一举措立刻触发了上都诸王与蒙古诸行省之间的矛盾和分裂,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观望。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人心支持,文宗采取了一种策略——利用“哥哥”的号召力。他派遣使者迎请他的哥哥孛儿只斤和世瓎回到大都“登基”。然而,这个热情邀请加上诸王们过度的期望,最终促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形:周王(即孛儿只斤)在人们的劝导下决定回京师继承皇位,而不是留在和林继续统治。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明宗(即世瓎)于1329年正月匆忙宣布自己即位,在蒙古旧都和林正式成为历史上的第九位元朝皇帝。这背后隐含着明宗对弟弟文宗的一种微妙的怀疑。
当明宗成为了新的强势人物,他开始摆出兄长般的大义相向,对文宗说:“你听政之暇,要多接近儒家士大夫,以深厚学问来治理国家,不可荒废时间。”但是,这样的言辞并没有缓解他内心中的嫉妒与不安。随着时间推移,明宗越来越得意忘形,将亲信安插到各个关键岗位上,把兄弟文宗边缘化,让他产生了杀死对方的心思。
就在两人的关系似乎还能维持下去的时候,他们再次面对彼此。在短暂欢聚之后,只过四天,即使是刚刚三十岁、身强体壮、正当盛年的明宗,也突然间“暴崩”,史称“天历之变”。
这场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以悲剧收场,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是一道常见而又令人唏嘘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