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28年的元朝,泰定帝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当时,大臣燕铁木儿趁机在大都发起了政变,力主立武宗之子图帖睦尔为新君。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图帖睦尔接受了帝位,在大都被拥立为文宗皇帝,并改元天历。这一举措立刻触动了上都诸王的利益和蒙古各行省的态度,有些人甚至视此政权为叛逆,而其他人则保持着观望。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赢得民心,文宗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手段——利用“哥哥”的号召力。他派遣使者迎请他的兄长孛儿只斤和世瓎回京城“登基”。然而,这次邀请不仅因其热情而受欢迎,也因为诸王对此事过于期待。史书记载,“朔漠诸王皆劝帝南还京师。”这些忠实追随者的请求表达了他们多年来辛勤工作所获得的一种期盼,即即便是辛苦也要有所回报。
为了稳妥起见,在1329年的正月份,与世瓎迅速在蒙古旧都和林宣布即位,他成为明宗,即第九位元朝皇帝。在这个过程中,一点小插曲揭示出他对弟弟文宗仍存疑虑。接下来,孛儿只斤作为新任明宗,以大哥自居,对于身处大都会的兄弟文宗发出这样的提醒:“你当掌权期间应该更亲近儒家士大夫,将古今治乱得失深入研究,不可荒废时间。”
随后,由于得意忘形,大力支持自己势力的明宗,让亲信担任高级职务,将兄弟文宗边缘化,这让后者产生杀念。在同年八月,当两位皇兄再次相遇时,他们之间展现出了相互间的欢喜。此后的四天里,他们共度良宵,但就在这短暂的团聚之后,不料刚三十岁、身强体壮、正当盛年的明宗突然暴逝,被历史称作“天历之变”。
尽管这是亲兄弟间最终走向生死较量的情景,但这一局面似乎是跨越时代的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