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之所以不能被称作隋朝的太祖,原因之一在于他是通过以夷制夷的策略来建立帝位的,这种方式超越了“太祖”这一称号所能涵盖的范围。其父杨忠虽然未曾当上皇帝,但杨坚登基后出于孝道,将其追谥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即隋朝开国皇帝,因此隋太祖这个称号便不再适用。这涉及到古代对谥号和庙号区别的理解。
古代谥法将评价分为褒贬两种,对文明、学识渊博、道德博厚等方面有成就的人如晋文公重耳、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给予高贵的谥号。而对于国家衰落或无大过但因子孙永世祭祀而得庙号者,如汉太祖刘邦、高皇帝;汉世宗刘彻,武帝;汉中宗刘询,宣帝等,则另有一番命名。
自唐朝开始,每位开国皇帝通常被尊为“祖”,之后者则称“宗”。明朝虽例外,但朱棣确实自己打天下并没有错。至于明朝中的“大礼议”事件,以及清康熙被尊为圣祖的事迹,都反映了庙号与谥法背后的复杂历史考量。
此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些君主可能会使用多个年号,如唐玄宗有开元和天宝,而到了明清时期,这些年份变得更加简洁直观。总之,无论是关于史官如何定夺一人的名字还是一个时代如何塑造记忆,这一切都充满了深意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