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东军阀,我是李璮(?~1262年),字松寿,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
正大八年(1231年),我父亲李全死后,我袭为益都行省,拥兵自重。开庆元年(1259年),我加速准备反叛蒙古,一面进犯南宋,取海州等4城,一方面极力加固益都城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景定三年(1262年)进攻济南时,应者寥寥,军心离散。七月,我被围困于济南,被俘,最终在史天泽的斩首前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个山东军阀,我曾经袭为益都行省长官,并拥有着一支强大的军队。我在南宋开庆元年的某个时候,加快了准备反叛蒙古的步伐。一方面,我发动了对南宋的进攻,以四座城市——海州等——为战果。而另一方面,我则致力于增强益都城的防御力量,并积极储备粮食和物资,同时也控制了盐税收入。
随着忽必烈即位并成为元世祖,他试图通过给我提供更高的地位来稳定我的立场。他不仅封我为江淮大都督,而且对我的活动保持了一种宽容态度。在这期间,由于忽必烈需要集中精力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因此他没有立即行动来制服我。我利用这一机会,在三月举兵起义,与南宋合作,将涟海三城献给他们,并杀掉驻扎在那里的蒙古士兵,然后从海州出发,再次攻击我的根据地——益都,最终占据济南。此时,即使是向河北地区汉人军阀寻求支持,也遭到了冷淡的回应,使得我的处境更加孤立无援。
然而,在这个紧要关头,无数忠实的大将,如史枢、韩世安、阿术等,他们以老僧口击败了我的部队,让我们退守到济南。在此之后,不久又有右丞相史天泽率领精锐部队亲征。我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只能选择投降,但最终还是被捕并在公众场合被斩首。这段历史上的悲剧,对后来的朝政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如罢免地方诸侯世袭权力、削弱汉族武将的权利以及引入色目贵族作为辅助力量,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元王朝中央集权体系,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为后续事件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