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百集网盘的(近代卷194)篇章中,探索坦克的前身——“机枪破坏器”的故事。这个名为坦克的工业巨擘,在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为英国军队创造了一个能活动的装甲堡垒,不畏机枪扫射,能够越过障碍物,并在掩护步兵冲锋时发挥火力。在当时,尽管这种武器获得了人们对其能力和作用的新认识,但它最初并未受到权威人士重视,一些将领甚至将其比喻为“机械化玩具”。
面对冷落与质疑,这位发明家并未气馁,而是持续进行改进,使其更加机动灵活。不过,由于资金短缺,该项目进展缓慢。海军大臣邱吉尔则暗中支持,并筹集资金以提供武器资料,最终促成了新型模型的生产。
经过多次改进,到1916年8月,英国终于制造出了48辆“机枪破坏器”,后来人们开始称之为坦克。在这段时间里,德国使用毒气弹和穿甲榴弹,对协约国造成重大伤害。英军司令海格将军不顾反对,将这些新型武器投入实战。
然而,当时这批坦克仍处于试验阶段,从未真正参与战斗,只有18辆坦克参加了首次行动,其中只有大约10辆实际上可以参与战斗。当它们隆隆驶向德军阵地时,德军惊慌失措,用枪射击,但无法阻止坦克前行。这场战斗证明了坦克作为一种兵器,其价值和潜力。
随着战争继续进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新技术出现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们因为成本高昂、速度慢以及不能通过泥泞地形而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它们被认为对于突破敌方防线具有巨大的潜力。最终,在法国北部康布雷镇的一次战役中,大批坦克成功突破了德军防线,以极小代价夺取大量土地及俘虏数千名德国士兵。这一胜利标志着坦克成为了未来战争中的关键角色。而且,就如同富勒上校所言,每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而每个挑战都蕴含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