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100集纪录片坦克的前身机枪破坏器近代卷19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英国工业家坦克发明了一种能够移动并提供装甲保护的武器——“机枪破坏器”。尽管这种新型武器具有突破敌方防线和掩护步兵冲锋的能力,但当时许多高级军官对其价值持怀疑态度。海军大臣邱吉尔则支持坦克,并在背后为其筹集资金和资料。随着改进,这种武器最终被命名为坦克,并于1916年8月首次投入实战。在依普尔战役中,德国军队使用了毒气弹和穿甲榴弹,对协约国造成严重伤害。

尽管这批坦克尚处于试验阶段,在首次战斗中仅有18辆参与,而实际有效数量更少。但是,当这些钢铁怪物向德军阵地推进时,它们震慑了敌人,使得德军士兵惊慌失措。一个村庄甚至被一辆无意间闯入的坦克占领,而另一辆不经意间越过堑壕,将近300名德军俘虏。这次成功使人们对这种能攻善守的兵器产生了浓厚兴趣。

然而,不久人们发现由于成本昂贵、速度缓慢且无法跨越泥泞区域,这种武器在战略上并不具备足够价值。到了1917年的冬天,东线战争结束后,英法联军决定在法国北部发起康布雷战役,以打破德国防线。总参谋部富勒上校提议使用坦克来突破敌方防御,但遭到将领们关于机动性不足、无法越过深堑壕以及保密问题的质疑。

面对这些挑战,富勒上校提出利用康布雷镇南侧与西侧相隔的小溪和狭窄堤坝形成的大片旷野作为作战场所,并展示了如何解决堑壕问题,最终会议决定使用大量坦克进行突袭。在11月19日清晨,一连串飞机嗡嗡作响以掩盖声浪,然后300多辆装有斑纹伪装及树枝杂草覆盖的坦克悄然出现在森林里。当它们同时隆隆启动并沿着预设路径向前推进时,便开始了一场史诗般的地面行动。

第一道障碍是刺铁丝网;第二道是宽达数米深广之巨大的填满柴草的小沟渠;第三道则是由木板构成的人工障碍。而每一次都没有让这些坚固而笨重如同小岛屿上的钢铁巨兽退缩,即便其中几只因为力量差距较大而倾覆也未能阻止它们继续前行。紧接着的是激烈的手无寸铁之争:炮火四射,无端撅动伸手可触之远,却始终未曾命中靶心;狂风暴雨般扫射,让整个山谷回响,但亦从未引起真正威胁。

最后,在这一系列极端情况下,那些不愿接受自己已经成为目标而匆忙逃离者变成了履带上的牺牲品。而英勇踏前的步兵,则像潮水一般涌入那些被他们主人遗弃的地盘内,只需短短几个小时,就夺取了五公里以上距离的一切要塞位置,以及七千五百多名敌人的人头。这一令人瞠目的胜利,是由于那么小的一点儿代价却换来了如此辉煌成果,让所有参予此役的人感到无比喜悦,也让他们明白,从此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或摧毁这样一种化身为现代战争中的不可抗拒力量——即那又强又硬,又粗糙又冷漠,被世人称为“车轮”的神奇工具——它不再是一个实验性的玩具,它已成为了未来一切常规战争必备之选,从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规模冲击力的象征。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