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颜无耻:脸皮之厚,羞耻之丧失
成语解析:"颜"指面容,含义丰富,既有美貌,也有脸面。"厚颜无耻"一词,将其字面意思与深邃内涵巧妙结合,以形容那些在言行中显得不顾羞耻、毫不畏惧的个体。
历史渊源: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其中提到“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表达了一个人的说话技巧高超,但同时也透露了这种人对道德的忽视和对自己行为的轻蔑。在南朝齐时期的文学作品《北山移文》中,又被孔稚珪以此来形容一种难以接受的情景,即将原本纯洁清新的花朵(比喻良好的品德)置于污秽的地位,使其变得“厚颜”。
文化意义:这个成语常用来贬低或批评某些人的行为,因为他们似乎缺乏羞愧感,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都能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或是毫不在乎的情态。它反映了一种社会对个人品德的期待,以及对于道德沦丧者的谴责。
近似词汇:“恬不知耻”同样描述的是一种缺乏羞愧感的人物,但它更侧重于这种态度背后所蕴含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像“厚颜无耻”那样强调外表上的肆无忌惮。
反义词:“自惭形秽”,则与此相反,它描绘的是因为过分自卑而导致行动受限的人,这种情绪完全不同于前者那种毫不介意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例句分析:
(1) 这家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他真是个典型的“厚颜无耻”的人物。
(2) 秦桧听了这些闲话,竟然能够保持着这样的笑容,那真是令人无法理解,他又怎能如此厚颜?
英语翻译:"be lost to shame"
总结来说,“厚颜无耻”是一个生动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成语,它揭示了一种人们普遍厌恶但又常见的情况——即某些个体似乎没有任何内心的声音去引导他们避免做出会让别人感到尴尬或是不尊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