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信用第一信用的力量从古至今

太叔带进了京城,首先是释放了被囚禁的隗后,然后一同前往拜见病重的惠太后。惠太后语气满足地说:“你能成为君主,我即便去世,也有脸面。”说罢,“哈哈哈”大笑三声,不久便撒手西归。太叔宣布,他奉命接替天王之位,并立隗后为王后,同时赏赐狄人金银财宝,要求他们驻扎在城外,还组织举行国丧仪式。

接着,太叔将国家大事交由周公、召公处理,又释放原来的伯贯,让他返回原地,而自己带着隗后搬至温邑享福。然而,就在此时,周襄王到了郑国汜城(河南省襄城县南),发布通告并派人通知齐、宋、陈、郑、卫等国关于事件的经过,每个国家都派遣使者慰问天王或者送上食物给随从“打猎”的士兵,但却无人出兵护送他回洛阳。

有人对天王提醒:“现在诸侯中,只有秦伯和晋侯可能图谋霸业。秦国拥有蹇叔、百里奚和公子葵这样的臣子;晋国则有赵衰、狐偃和胥臣这样的臣子。而只有他们能联合诸侯扶持天王。大多数人恐怕都不适合这个角色。”于是,天王派出两个使者,一位去见秦穆公,一位去见晋文公。

当听闻天王逃难消息时,晋文公决定亲率大军前往洛阳救援。他刚准备动身,便得知秦军已经抵达黄河边缘。晋文公立刻派人向秦穆 公传达信息,说:“我方已发兵护送天王,您就不必劳驾了。”秦穆公回答说:“好吧!我担心贵国一时不能发兵,所以只能亲自行动。我现在就在等待你们成功的情报。”

蹇叔和百里奚建议说:“如果不是因为害怕我们分走功劳,这回的大功应该让给你!”但秦穆公开明表示,即使知道这一点,他还是决定让步,因为重耳还没有立下显赫成就。这次护送任务,就留给他吧!因此,他命令他的儿子葵到汜城慰问,并带着大队伍撤退。

在周襄王17年(约前635年),晋军击败狄人的攻击,将太叔带及其他重要人物杀死,并将尸体运回京师。在朝廷上,被誉为第二个齐桓君的 晋文公受到了周襄 王的大礼并获得了一些黄金与绸缎作为奖励。他推辞道:“虽然重耳没有做过什么显赫的事,但若死後能修有一条地道通往坟墓,那么即便在地下,我也会感激您的大恩泽!”按照古代规矩,只有诸侯可以在地面吊棺入坟,而皇帝的地道则需由地下抬进,因此这份愿望看似有些冒犯于周朝。但 周襄 王回答说:

这可是先祖规定的制度,我哪敢更改呢?不过我不能忘记你的贡献。我把四座近京城的城市——温邑、大梁、中牟、高唐——封予你。不过,你必须遵守我的命令,不得违背。”

于是,在这些城市中,有栾枝负责接收温邑,大夫魏负责接收阳樊,小名颠负责接收攒茅,而 晋 文 公本人则领着赵衰带领部队前往原 城进行接收。这是因为原 城原本属于卿士原伯贯,因为战败而流亡至汜 城,被迫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当初被逼迫进入汜 城之后,无奈之下接受了封赏,现在要是不把原 城弄回来,可谓没颜再回到自己的老巢。此刻,要是不拿下 原 城,即便退兵,也真是一场空话,而且那份退兵理由要是平白无故,没有一点解释性的话语来缓解情绪,那可真是难以忍受啊!

最后,他们商讨出了一个计划:告诉士卒们每个人携带三日粮草,如果三个月内仍未攻克,则退兵。这是一个暗示性的信号,以此来探听一下敌人的意图。一部分胆大的士卒私底下偷偷潜入敌营询问情况,用口头禅安抚对方的心理:我们愿意投降,从明日夜晚开始,我们一定会打开门户。你们老百姓,请早作准备,以防万一我们的突然袭击。如果过了第三晚且毫无准备,那可怎么办?

尽管如此,当第四天天亮时, 晋 文 公仍然坚定地拒绝继续战斗,对将士们说道:“信用第一,这座城市也不值得我们争取。” 将士们纷纷表态同意,最终在第五日清晨,由于无法攻克,更换队伍离开。而当真正看到 晉 文 公真的要离开的时候,这里的居民才意识到他的确是个讲信义的人,再看看阳樊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松了一口气,把旗帜插高请求 晉 侯返回。但由于夏军行进缓慢,他们追上了旧路线。在那里,将军部队停下来,与市民建立联系安抚其心,然后恭敬对待卿士原伯贯,请其迁居河北地区。在这里,使出了全套礼节,让赵衰管理阳樊以及攒茅两座新征服之地中的其中一座;嘤溱则管理另一座新的征服之地——温 邑。此刻虽未修建直通坟墓的地道,但获得四座新土地,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之一,从此以后,为提升自身权力与影响力的基础做好了铺垫。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