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的残酷风暴中,苏联卫国战争的代价如同埃及古老金字塔般深邃而沉重。自苏德战争爆发至战后数十年,双方官方统计数据都掩盖了自身的损失直至苏联解体前夕,随着“公开化”政策和俄罗斯档案资料的公开,以及1999年德国政府重新调查后的公布,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大战才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苏联卫国战争以最终击败纳粹德国而告一段落,但这份光荣背后曾经隐藏着开局时期的阴影。战后,苏联史书长期只颂扬自己的英勇并列举消灭敌人的数字,却几乎不提己方承受的损失,这显然无法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在那漫长而充满迷雾的岁月里,由于宣传需要和维护领导权威,一直有大量虚假数据被公布。1941年10月节斯大林高声宣称,在四个月内共计丧失175多万军民(死35万人、伤103万人、失踪37万人),同时杀害了450万德军。这一数字对于己方和敌方来说都显得过于简化且夸大。1946年1月,全苏人口普查仅粗略估算死亡1500万人,其中包括750万军队人员。而1956年的赫鲁晓夫信件首次承认了2000多名士兵因战斗牺牲,但避免具体详述。此外,在“开放”的背景下1991年6月,当局公布了688万军队成员因战斗牺牲以及2335多名士兵作战受伤,并指出平民死亡数量,再加上俘虏后遇害者共2700余 万,为全民族计算。
1969年出版的小说《回忆与思考》中,只记录了战争初期英勇抵抗,而关于早期失败则被删去。在随后的撰写中,有作家提到朱可夫私下对他坦白:“我们是在学习并学会打仗,从而开始反击……但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朱可夫还透露,“我们的部队当时并不稳定,不仅退却,还逃跑,还处于混乱之中。”
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两国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清晰地证实了朱可夫的话。如果排除俘虏数量,其它方面对比显示:1941年的半年是2:1;1942年的每一年都是3:1;1943年的每一年是2.7:1;1944年度为1.4:1;最后在1945年度达到相等状态。这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苏军在作战中的效能逐渐提升,如朱可夫所言,他们是在战争进程中学会如何打仗。
历经无数鲜血洗礼,最终幸存者的智慧成果锻造了一支强大的领袖群体以及坚韧不拔的人民,他们通过这场浩劫赢得了胜利,这也是研究这些史诗般事件的一部分考量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