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出生的一代枭雄,皇甫嵩,以字称义真。他的家族背景不凡,他的父亲是著名的边将雁门太守皇甫节,而他的叔叔则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凉州三明之一——皇甫规。这样的家庭环境自然让年轻的皇甫嵩具备了卓越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军事才能。
早年的他被察举为孝廉、茂才,并且曾任郎中及霸陵、临汾二县令,但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在这个时候,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都曾经聘请他为官,但他并未接受。这一切都预示着他即将迎来一段辉煌的事业。
当黄巾起义爆发之时,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面对这场动乱,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解除所有党人的罪行,并给予他们赦免。此时,右北平太守卢植被提升为北中郎将,而皇甫嵩则被任命为左中郎将,与朱儁一起调兵遣将以讨伐黄巾军。
在颍川与黄巾军作战过程中,朱儁先行失败后退,而后由皇甫嵋接手。他通过巧妙地利用风火燔烧敌营,使得黄巾军失去了战斗意志,最终大败亏输。随后的攻势也如同雷霆般席卷而过,一次次的大胜使得他的声威远播于四方,被封为都乡侯。
然而,这份荣耀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权力的斗争最终导致了他的下台。当赵忠和张让联合起来诬陷他时,他不得不承受着削夺爵位和财产的打击。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有机会重振旗鼓,当王国叛军包围陈仓时,他作为左将军与董卓共同抗敌,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谋略和勇气,最终成功地平定了叛乱。
尽管遭遇多次挚爱的人士背叛,如董卓等人,但依旧坚持正义,不愿参与权力的斗争,最终死于兴平二年(195年),但其功绩却被后世所铭记。在唐德宗时代,被列入武成王庙六十四柱中的英雄人物;宋徽宗时代,则又一次荣获武庙七十二柱中的高贵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