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嗟来之食的来源
在古代文献中,《礼记》里有一个关于饿者豕袂辑屦,贿然来的故事。黔敖左奉食,右执器物,对着那人说:“嗟!来食!”扬起目光看着对方,却自责地道:“我为什么不懂得‘嗟来之食’的含义,以至于让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随后,他谢罪而终身未尝一口。
2、嗟来之食的解释
“嗟”字代表一种不加掩饰的招呼声,而“嗟来之食”则指的是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行为,即用一种轻蔑和傲慢的心态给予别人东西。
3、嗟来之食背后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国遭遇了严重的饥荒,有许多民众因饥饿挣扎生存。在这场大灾难中,一位名叫黔敖的人决定展现他的“善举”。他在路边摆放了一些食品和汤菜,准备施舍给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
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面色蜡黄的人走来了。这人眼睛紧闭,用袖子遮住脸颊,脚上只穿着破旧鞋子。黔敖手持食品和汤菜等待着,这个人即便如此,也没有任何反应。黔敶高声喊道:“喂!过来吃吧!”(或曰:‘嗟! 来 食!’)他以为那个饿汉会感激涕零,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他所愿。
那个人抬头望向黔敖,用袖子抚摸了下脸,然后冷漠地瞪视着他。他说,“我就是因为拒绝接受那种‘假仁假义’的施舍才被逼至此境地。”随后,他转身离去,不再理睬黔敶追上的请求,让那些施舍给他的东西无人取用,最终宁愿忍受饥饿直至生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