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嗟来之食的来源
在古代文献中,《礼记》里有一个关于饿者豕袂辑屦,贿然来的故事。黔敖左奉食,右执器物,对着那人说:“嗟!来食!”扬起目光看着对方,却自责地道:“我为什么不懂得‘嗟来之食’的含义,以至于让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随后,他深感羞愧,不仅未能施以援手,还被对方谢绝,最终没有吃下一口而死去。
2、嗟来之食的解释
“嗟”字本意为不客气的招呼声,而“嗟来之食”则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当一个人因饥饿走向别人的门槛,被人傲慢地叫嚷着给东西时,这种情景便是“嗟来之食”的典型。
3、哀叹中的教训
春秋时期,由于饥荒导致齐国民众受尽苦难,有位名叫黔敖的人想展现他的善举。他在路边摆出一些食品准备施舍给那些挨饿的人们。
有一天,一位极其穷困且显得无比疲惫的人,用袖子遮住脸,拖着破旧鞋步履蹒跚地走过来。黔敖握着食品和汤,在看到那人之前就高声喊道:“喂!快点过来吃吧!”他以为那个饥寒交迫的人会对他表示感激,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那个男子抬头看了看,然后抖开衣袖,眼神中充满轻蔑与鄙视瞪视了黔敖一眼。他冷漠地说:“是我因为拒绝接受‘哀叹中的施舍’才落到了这个田地。我要收回你的虚伪!”然后转身离去,并坚决不肯接下任何东西,最终选择忍受饥饿至死。这件事情彻底击碎了黔敖的心,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