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社鼠:初中历史重点知识中的比喻典故
城狐社鼠,又称为“依仗势力而作乱的坏人”,源自晋朝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这段故事涉及到了门阀制度、王敦的野心和他的对手谢鲲的智慧。
在那个时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门阀制度,世家贵族与新兴贵族的地位悬殊。在这背景下,晋武帝之女襄城公主嫁给了山东临沂王家的后起之秀王敦。随着晋室南渡,失去了对北方的统治权,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并以元帝之名定都建康。
为了拉拢世家贵族,元帝任用王敦堂弟的儿子王导为丞相,并封他为扬州刺史。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一般老百姓开始讲:“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这种说法表明,他们意识到一部分人物掌握了国家的大权。
首都建康位于长江下游,而当时在长江上游驻扎军队的是扬州刺史兼镇东大将军的王敦,他对京城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为了防范这一威胁,元帝任命刘隗和戴渊为镇北将军。但是,当刘隗被指控奸佞小人时,就像藏在城墙里的狐狸一样难以驱除。而要捉老鼠,就如同神庙里一样,也会受到损害。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比喻成语“城狐社鼠”出现了。在这个故事中,“城狐社鼠”形容的是那些依仗别人的势力胡作非为的小人,以及那些难以驱除的人物。此外,这个成语还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权力斗争以及人们对于这种斗争态度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