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旗,是清朝的一项制度,它允许改变旗人旗籍,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八旗制度最初只有四个等级: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和正黄旗。后来,随着镶黄、镶白两类的增加,共形成了八个等级。上三旗包括正黄、正白及镶黄,而下五旗则由镶白、正蓝、镶蓝、三家口(满洲)、女真组成。
康熙朝以后,由于皇后的家族或贵妃的母亲在下五阶,有时会被提升为上三阶,这种行为称为“抬flag”。慈禧太后就是一个例子,她原本出身于下五阶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但由于她掌权,被提升至上三阶的镶黄队伍中。
“抬flag”与“出flag”是清朝八flags制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这两个政策对包衣和八flags成员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满族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所作出的决定。
乾隆七年,皇帝发布了一份诏书,允许汉八flags成员自愿退出军队成为平民。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减轻政府财政上的压力,让那些有才华的人能够自由发展,不再受限于军事生活。此举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种优待,但实质上是为了削弱汉人的经济力量,使他们不再依赖政府津贴。
十五年之后,在乾隆二十三年,又有一次更为直接的命令发布:“所有年老体衰或能力不足以从事差使的汉军,以及那些品行不端难以教养的人,都要被强制退役成为平民。”这次命令更加严厉,没有提到“自愿”,而是采取了强制性措施,大批汉八flags人员因此失去了身份,被迫寻找新的生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