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农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小孩子放的小爆竹发出“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则放的大爆竹,轰轰隆隆地震撼耳膜。即使那些挂在高楼窗户上的连续不断的烟花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仿佛能让你的耳朵都要震聋。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明明不含有竹子的东西为什么叫做“爆竹”?又为什么只有在新春年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燃放它们呢?
原来,最早的确是用到了真正的竹子。那时候人们将其锯成一段一段,并保留两端的硬皮,然后扔进火盆中。当这些硬皮被热气包围时,内里的空气就会膨胀,最终导致“啪”的一声,将整个竹片炸开。这便得名为“爆竹”。
至于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在新春年节期间燃放这些东西,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
据说,在中国南方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那里遍布着无数青绿欲滴的地球巨柱——长长的大型植物。我国深处居住着一种怪物,被称作“山燥”,它只有一条腿,但行动敏捷如人一般。这个怪物从未对人类产生过恐惧,它只不过是在旧年的末尾、即将迎来新的岁月时悄悄潜入村庄偷取食物。
当这一切发生时,一群愤怒的人开始追捕那个被抓到的怪兽,却意外发现任何接触过它的人都会患上一种病症:有的全身颤抖不已,有的是身体发出了丝丝烟雾,痛苦极了。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发现用来自行车砍下的树枝堆积如山。一天,他们偶然间决定使用这些废弃材料制作食物,从此开始了一场与山燥之间激烈斗争。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们利用正在燃烧中的树枝作为驱逐恶灵的手法。这次尝试竟然奏效了!由于响亮的声音远离了那些害怕的声音,不再靠近他们煮食的地方。
于是,在每个农历初的一清晨,当人们想要赶走那个可怕的小生物时,他们就点燃一些树枝,用其强大的声音来驱赶它。而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习惯演变成了驱逐邪恶、辟邪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
关于这种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候人们已经广泛使用火药。因为以往用木制品制作爆竹太费事,所以有人想出了一种更好的方法:用纸卷制成形状相似的爆炸工具,并且填充火药。一点即响,是完美解决问题的一招。此后,以各种形式多样化出现,如响一下、响两下、大、小大小不同各式各样的花炮,让这项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每逢喜庆或重大庆典,都不能没有鞭炮,以表示祝福与快乐。而随着时间推移,对于那种简单但有效的声音还不够满足,所以烟花诞生了。在新春年夜,即使天色最黑暗,也照样能够看到孩子们跑来跑去,在街角巷尾嬉戏玩耍,其中夹杂着光芒闪烁和浓厚烟雾,为那漫长夜晚增添了一抹温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