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放的来历探秘我国鞭炮习俗的历史根源在自然之中

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孩子们放小爆竹时,听着那“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放大爆竹时,那“轰轰隆隆”的声音,让人不禁感到震耳欲聋。更有时候,那一串串从好几层高的窗口挂下来的爆竹,要放好一阵子,简直让人担心自己的耳朵会被震聋。

但这背后,有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最早的爆竹并不是用现在这样的材料制成,而是真的用了竹子。那时候,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只保留两端的硬壳,并将其扔进火盆里。当这些密封在内腔中的空气因热量膨胀时,便突然间发出“啪”的巨响,将整个竹子炸开。这便得到了它名字——"爆竹"。

那么,在过年的时候,为何要燃放这种东西呢?据说,这与一种叫做山燥的小怪物有关。在我国南方,有座不知名山,被长满了茂密的绿色植物,其中居住着一个叫做山燥的小怪物。他只有一条腿,却比人类敏捷多了,每当旧年即将过去,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他就会悄悄地偷食于村庄中。村民们闻讯后,用棍棒追捕他,但凡接触过被抓到的这个山燥的人,都会患上一种怪病:有的冷得瑟瑟发抖,有些则热得全身冒烟。

然而,当几个村民偶然发现他们以砍伐树木为生的技能,也可以用于驱逐这可怕的小怪物时,他们开始使用燃烧的大型树节来制造巨大的噪音,以此来吓退那些害群之马。当他们加入更多树节到火堆中,使那噪音更加刺耳和恐怖时,不知疲倦地逃跑的是那些害群之马。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个习惯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一种驱赶邪恶力量、庆祝新年的方式,即通过燃放鞭炮来进行这一切。

历史记录表明,中国最早是在唐朝时代便已经有了这种习俗。而且,由于中国是我国发明火药的地方,所以自然也就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类似传统活动的地方。随后的年代里,这种传统活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简单粗暴到精致复杂,再到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各种花炮和烟花展示,一路走过来,它都承载了一份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对未来无限希望的心愿。

当然,现在人们对于那种简单的声音已经不满足,更希望看到它们绚烂夺目的光彩,因此才有了烟花诞生。在每个新春夜晚,无数孩子们都会蹦跳于街道上,与邻居互相庆祝,在烟雾缭绕中玩耍,一整晚都是欢乐与歌声交织在一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