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四年级上册探秘我国放爆竹的起源与习俗

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乡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小孩子放的小爆竹发出“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则放的大爆竹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轰隆隆”。即使那些从高楼上悬挂下来的巨大的爆竹也能持续不断地响起,仿佛连空气都要被震碎。

但你可能会问,那些明明没有竹子的东西为何叫作“爆竹”?又为什么只有在新春年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有燃放它们呢?

原来,最早的确是用到了真正的竹子。那时候人们将其锯成一段一段,并保留两端的硬皮,然后扔进火盆中。当这些木质部分受热后,内里的空气就会膨胀,最终以一种清脆的声音让它炸开,这就是得名为“爆竹”的由来。

那么,为何我们要在过年的时候燃放这些东西呢?

据说,在我国南方,有座山被长满了古老而神秘的树木,那里居住着一个名字叫做“山燥”的怪物。这个小个子的怪物只有一条腿,却行动迅速且灵巧。他总是在旧年的最后时刻悄无声息地进入村庄偷取食物。但当人们发现他的行踪并追捕他时,他却带来了瘟疫,让接触过他的任何人都会生病:有的冷得瑟瑟发抖,有的是全身冒烟,极其痛苦。

面对这一危机,无数人试图找到驱散这种邪恶力量的手段。一天,一群砍伐树木的人偶然发现,用他们丢弃掉的一截截树干煮食可以作为对抗方法。这正好发生在几个山燥出现的时候。尽管恐惧,但是他们不敢逃跑,因为担心那些可怕的小怪兽追上自己。而就在此时,那些正在烧烤中的树干开始发出巨大的噪音,使得远处那个半脚高、步履敏捷的小怪兽感到害怕,不敢靠近。

于是,他们就再次加大了火堆上的柴薪,以此制造出更大的噪音。果然,几个山燥吓得拼命向远离的地方逃去,从此以后,每当农历正月初一凌晨,当人们听到那种令人振奋的声音,他们知道新的岁月已经平安地到来,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使用火药制成并点燃以驱逐邪恶之力的习俗传遍了整个国家。在唐朝,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认可和实践的事务。而纸张变得更加便利,因此代替了原先使用的大量木材制作出来的地雷弹——现在我们所说的花炮或烟花——成了主流选择。它们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光彩效果,从简单响亮的一个突破到复杂多变的情景演绎,是现代节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至今,我国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只不过现在我们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比如观看烟花表演,或许还有其他更多未知美妙的事情等待我们去探索与体验。此外,还有许多文化活动、艺术展览以及社交聚会都是通过观赏烟花或者参与相关活动来庆祝新年的喜悦与希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