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爆竹之源从高中历史知识点看我国放鞭炮的自然习俗

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农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孩子们放小爆竹,发出批劈啪啪的声音;大人放大爆竹,轰轰隆隆地响起;甚至从高楼上挂下来的连珠炮,要持续放好一阵子,仿佛能震聋耳鼓。

但你可能会疑惑,这些鞭炮里明明没有竹子,为什么叫“爆竹”呢?又为什么在新春年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燃放它们?

原来,最早的确真的用到了竹子。那时候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保留两头的竹节,然后扔进火盆里。当这些空气密封在筒内膨胀时,“啪”的一声,把整个炸开了。“爆竹”这个名字,就这么得名。

至于为何过年时要燃放鞭炮,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在我国南方有座不知名山脉,那里的山坡遍布长满了绿色的巨大的草本植物——天然之物。居住其中的是一种被称作“燥魔”的生物,它们身高不过脚尖,却拥有人类一般大小的手脚,还有一条腿让他们行走得异常敏捷。

这些燥魔不害怕人类,而是在旧年即将过去、新的开始临近时,他们就会偷偷摸摸地来到山下的村庄中寻找食物。一旦被捕获,这些燥魔会带给抓捕者一种难以忍受的疾病:有的感到全身冷得发抖,有的一直冒出白烟,无论如何也无法缓解痛苦。

正当大家苦恼于如何对付这群恶劣的小怪兽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那片砍伐过多次之后形成堆积如山的大量木材中,一些村民偶然间发现使用这些木材可以驱赶那些恶灵。这场景中的声音非常吓人,让那些燥魔远离而去,从此以后,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凌晨,当人们烧完最后一次供暖用的柴薪后,便会焚烧剩余木料,以产生巨大的声响,用以恐吓驱散那些邪恶生物,为新年的平安祈愿。

古代的人们还利用这种方法来驱逐邪灵、辟邪、消除瘟疫。在唐朝期间,这种习俗已经流行起来。而随着时间推移,不仅仅是用纸卷制成简单的小型火药弹,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式烟花与音乐性音效,让这一庆祝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刺激兴奋!

现在,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手持蜡烛或光芒四射的烟花,在夜晚跳跃欢笑,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他们祖先的心情,以及对于未来美好的期待与希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