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资料反复探究旗袍的起源与传统文化中的演变

旗袍的魅力源自其典雅而高贵的美,文化内涵所决定的品位限制了它的大众化,同时对穿着者提出了苛刻要求,不仅在身体上,还在内涵与气质表现上。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感,一种静态的典雅之美。

作为中国民族服饰的一部分,旗袍起源于满族妇女长袍,由此得名“旗袍”。清末时期,旗袍样式主要受满族妇女服饰影响,特点是宽大、平直,衣长及足,用料多为绸缎,上面绣满花纹,并有滚边装饰。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普及扫除了障碍,也解除了传统礼教与风化观念对服制等级森严的束缚。随着时代变迁,从清末到三十年代,旗 袍袖子和下摆设计不断变化:袖子从宽转窄,从长到短,再由短回长;下摆从长缩短,又由短延长。

随着社会开放和国际交流,无论是旧式还是新式都逐渐脱离了传统沉重负担。在乱世中新式旗袍逐渐酿成,以简洁为主、色调淡雅、注重自然之美为特点。最初以马甲形式出现后发展成为有袖样式,是现代旗袍雏形之一。

1926年短裙和长马甲合二为一形成现代初款,其后两年发生了一些改动增加装饰,但仍保留平直宽大风格至二十年代末因欧装影响展开“较量”,长度、腰身收紧等方面有显著变化。1929年4月16日起,在重要场合中国女性必须穿戴正装中的flag dress,如升国旗仪式等。此时已不再只是少数人穿着,而是被规定成为一种标准流行款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