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探秘长城自然风光与放鞭炮习俗的故事

我曾经好奇,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我们中国人就会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乡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小孩子放的小爆竹发出“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则放的大爆竹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轰隆隆”。即使那些从高楼上悬挂下来的巨型爆竹也要持续不断地响起,仿佛连空气都要被震碎。

但你可能会想知道,那些我们称作“爆竹”的东西里面真的有用到真正的竹子吗?答案是肯定的,最早的时候,人们确实使用了锯成一段一段的、保留两端原始形状的竹子,并将其扔进火盆中。当这些密封在内心部位膨胀后,就会突然间以一种明显的声音炸开,从而得名为“爆竹”。

那么,在新春年节时为何要燃放这种东西呢?据说,这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那是在我国南方,有座不知名山峰,被长满了茂密的玉米之类植物。居住于此的一种怪异生物叫做“山燥”,它身高不足尺寸,却比人类更灵活,更快捷。但这怪物却只有一条腿,而且总是在旧年结束之际,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它就会偷偷摸摸地来到村落中行窃。然而,当人们发现并抓捕到了这个怪物后,不幸发生了:任何接触过它的人都会患上一种令人难受的问题,无论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烧得冒烟。

直至一次意外事件发生。一群村民正在砍伐树木时,因为饥饿,用弃置在地上的树枝制作食物。这正值几个山燥下山寻找食物的时候,但由于树枝发出的巨大的火焰和噪音,他们惊恐地远离了村庄。于是,这个机智的地主提议,让更多树枝加入火堆,使噪音更加吓阻这些恶灵。此法果然有效,那些害虫便不再敢靠近他们。

从此,每当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人们就燃烧这些树枝,以驱逐那些恶灵,以求来年平安无事。而这种习惯据说早已存在于唐朝时代,其中利用的是最先发明出来的人造火药。在那个年代,一些精巧的手工艺人开始创造出纸制成形似原生植株结构、内部装填着火药的小型鞭炮。这就是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花炮——各种各样的大小形态以及不同的效果,从单次响亮的声音到连续多次回响,再或者像麦穗般细小或像巨大的原始植株一样壮观。

现在,每当家庭庆祝喜事或迎接重要节日,我们仍然会举行这样的仪式,用以表达我们的喜悦和庆祝。而随着时间流逝,对于那种仅仅通过听觉体验带给我们快乐的声音也不足够,所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烟花。我记得,在新春期间,孩子们成群结队地穿梭于街道与巷弄之间,将夜晚变成了光彩夺目的烟雾世界,他们嬉戏打闹,同时进行了一场由香味、色彩及声音组合而成的心跳加速游戏。这就是我的记忆,我对这个习俗感到无比温馨与珍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