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探秘我国放爆竹的起源与自然习俗

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农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小孩子放的小爆竹发出“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则放的大爆竹,轰轰隆隆地震撼耳膜。即使那些挂在高楼窗户上的连续不断的烟花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仿佛能让你的耳朵都要震聋。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明明不含有竹子的东西为什么叫做“爆竹”?又为什么只有在新春年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燃放它们呢?

原来,最早的确是用到了真正的竹子。那时候人们将其锯成一段一段,并保留两端的硬皮,然后扔进火盆中。当这些硬皮被热融化时,内里的空气膨胀,最终以一种清脆的声音把竹子炸开。这就是“爆竹”这个名字得来的。

那么,在新年期间为何要燃放这些响亮的声音呢?

据说,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远古时期,我国南方有一座名叫燥山的地方,那里的树木繁茂而且只长着一种特殊品种——布满了坚硬壳片,使得任何生物都不敢靠近。

这里居住着一个怪物,他名叫山燥,是个矮小但行动敏捷的人类。他拥有仅有的右腿,却擅长偷窃和逃跑。当旧年的结束与新的开始临近时,他就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村庄,用他的偷窃技巧从居民手中盗走食物。然而,无论多么努力挽回,都无法避免受到他带来疾病的人群中的感染,他们会感到身体冷极或热得发烧,不堪忍受。

面对这一难题,一位机智勇敢之士发现了一种方法:他们利用当地常用的材料——砍下的树枝,将它们堆积成高高的一摞。一旦看到山燥出现,他们就将这些干燥树枝投入火堆,让它产生巨大的噪音,以此作为驱散邪恶存在的手段。

这个策略非常有效,因为山燥害怕那巨大的声音,从此以后,当他再次试图进入村庄时,被强烈噪音所吓退。

自此之后,每当农历正月初一凌晨,一些社区便举行活动,为驱逐所有可能导致厄运和疾病的事情而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庆祝。而且,这个习俗并不是我们现代社会独有的,在唐朝之前,我国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形式来赶鬼、辟邪、逐瘟。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对爆炸声音和视觉效果变得越来越挑剔,因此烟花诞生了。在那个充满欢乐与希望、新春佳节头几个夜晚,你可以听到孩子们嬉戏于街道上,围绕着光彩四射、烟雾缭绕的大气氛围,与世界分享快乐与团结精神。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