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简介三国时期摩羯座历史名将曹操族子著称于战略与武艺之上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将领,也是曹操族子,视如已出。

早年经历

曹休出生在乱世,他的祖父曹鼎曾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由于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个散去,离开乡里。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抬着父亲灵柩,将其安葬后携带老母渡江到吴地避难,被吴郡太守收留。在太守官邸中,看到了挂着他祖父画像的墙上,他便拜倒在地,对同坐的人们感到赞许和惋惜。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曹休从千里之外的吴地途经荆州北归中原,与曹丕共同食住,如同亲子般对待他。随后跟随曹操四处征伐,在“天下骁锐”的虎豹骑中担任宿卫之职。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攻汉中,而另派将军吴兰攻击下辨。当时刘备见到张飞屯驻于固山一带声称要切断魏军的后路,因此使得诸将犹豫不决。而曈休则提出了识破敌情的大计:“如果真要切断我军后路,就应该隐蔽地行动,不宜显露。”最终以此计策击败了吴兰,并迫使张飞退走。

建立功勋

黄初元年(220年),孙权派遣假节前将军吕范指挥五军抵抗魏军,但因风暴被吹散,最终遭遇失败。然而,这场战役也让陈群等人意识到继续进攻是不明智之举,因此撤退。此后,以这次胜利为基础,加强了边境防御并确保了东南地区安全。

黄初七年(226年),当孙权再次发动战争时,周鲂利用内应计划希望弃投魏国。但是,由于贾逵督导下的救援及司马懿指挥下的西线阻挠,这项计划未能成功。此外,还有其他多次与东吴作战的情况,其中包括石亭之战,这场战役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情绪。

晚年的生活

在太和二年的石亭之战之后,由于背上的毒疮发作而去世,其事迹被广泛传颂,并被赠予壮侯谥号,其子 曲肇继承爵位并袭封长平侯。在正始四年的祭祀仪式上,被追尊为国家功臣之一,为其英勇无畏的事迹树立了一座丰碑。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