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下野秘史: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落魄归隐'
在1927年的秋天,蒋介石结束了他的南京国民政府首任主席职位,随后他选择了回到故乡溪口。这个决定不仅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大变动。
蒋介石一向喜欢旅行,并将这些经历详细记录在日记中。在下野期间,他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和记录自己的游历感受。通过他的游历日记,我们可以窥见那段时期的心路历程。
最是故乡情
浙江奉化溪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曾经给予蒋介石童年的欢乐与安全。尽管他回忆起孤儿寡母的艰难岁月,但在他的日记中也充满了对家乡美好的描绘。在传统社会中,故乡被视为人生的根基,也是外来者的避风港。每次下野后的蒋介石都必定会先返回故乡,因为那里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
1927年8月12日,当夜幕降临之际,蒋介石辞去了职务,便启程返回宁波。他内心深处无法割舍对权力的眷恋,但现实却让他无力改变命运,只能顺势而为。这时候,他自嘲道:“我从十三岁离开家园,一直到现在才回来,我虽然经历过百战,却还是能够看到我的老家山水,这让我感到幸运。”随着家的近在咫尺,他的情感愈发浓烈,因此讲述说:“远望江口,那里的古塔耸立于云端,而那些山峦雄伟、水流清澈,都像是迎接我而来的情怀,让我更加爱上了这片土地。”
经过一晚一天的颠簸旅途终于抵达了家园,尽管失意之情仍然挥之不去,但溪口熟悉的风景、童年留下的记忆以及对未来期待的冲淡,使得他的心境有所缓和。
溪口名胜众多,其中千丈岩、雪窦山都是蒋介石喜爱游览的地方宜人的自然景观促使其心境发生变化。他回乡后第一站便参观新建成的乐亭,但是认为“样式不良”,并不是自己当初设计想象中的样子。乐亭,又称文昌阁,是由 蒋介卿重修整理后竣工并改名为“乐亭”。其中有一篇《乐亭记》,表明更名的原因:“凡远方同志来游者,不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这里没有什么间隙,没有任何距离,都有享受这里的人生趣味,所以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看起来,“乐亭”是为了能够让同事们共享快樂时光而取名。但如今看到它,不禁想到自己的政治身份,以及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苦楚。他随后前往雪窦寺观看千丈岩瀑布,对此表示赞叹:“三年未曾再见,此瀑布始终是我梦中的景象,我从未忘掉,它如今又出现在眼前。我计划在岩麓建设三椽室,并造桥作为栖息养神的地方。”到了17号,在飞雪亭与妙高台漫步时,又感慨地说:“这座山脉和这条河流,就是天赐给我的礼物,以此赠予我吧,我愿意就在这里终老。”至此, 蒋介 石的心境已经逐渐平复,在日记中坦露自己愿以此地终老的心愿。而对于一个曾经征战四方掌握军政大权的人来说,如今能够想起少年时代梦想并因为实现梦想感到满足,其心理状态显得有些许淡定与从容。
对于 蒋介 石来说,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母亲。她去世之后,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即“以后,无论阴阳两季,只要是在母亲忌辰这一天,就不会吃肉,不会动气,不会做坏事,以此作为终身自省自戒,以减少一点儿孝顺不足的情况”。显示出母亲在地位上对他的影响极大。在第一次退隐时已有三年未还乡祭扫墓,因此回归后的第二天就“祭扫墓”,然后居住在慈庵附近,并且不断地督促修缮墓道。当她离世的时候,她成了唯一能激发 蒃 争 的奮斗欲望及灵魂追求的力量源泉。
虽然 蒃 争 在家乡度过了一段悠闲惬意但忧虑仍旧潜藏于心底。9月16日,谈论出洋学习的事业,与日本相结合,“希望在日本注重军事经济;德国注重哲学及军事学;法国注重社会学;英国注重经济海军建设;美国注重哲学经济;意大利关注社会历史问题”;预计留学生期限约一年,将主要专攻经济、社会、哲学及军事领域。此刻,从沪上启程前往日本的是个充满希望与憧憬的人——也是即将订婚的大帅哥!24号,由王正廷李德全做媒正式订婚。“晚与三弟谈往事,大概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结婚的时候。”订婚让他们两人关系更亲密一步,但他们要真正结婚还需要宋太夫人的同意。一切似乎都指向那份美好的未来,而那个即将到来的春天,他们都会一起迎接。那是一场关于爱情勇气决断共同面对困难挑战的小小冒险!
28号,从沪上启程前往日本。这一次行走前的夜晚,比往常更沉静,更思索更多关于未来的事情。不知何时才能安稳入睡?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告别——告别过去带给我们的温暖,还可能带来的失落。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就会建立属于彼此的小小世界,那是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地方,那里只有幸福和美好,没有烦恼或痛苦,那是一片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