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诸葛珪,字君贡,一生在兖州泰山郡担任丞相的职位。我的家族里有三子两女,其中长子诸葛瑾成为了东吴重臣,次子诸葛亮则是蜀汉名相,而幼子诸葛均选择了耕作于南阳,并后来也跟随兄长在蜀汉出仕。然而,我早逝时年仅八岁的次子诸葛亮,便失去了父亲的养育之恩。
在封建社会中,父亲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和权威。当我去世时,其实15岁的长子诸葛瑾已经成为了继母们的照料者,而8岁的小弟弟诸葛亮以及尚未婚配的大姐小姐们,则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我的祖先便是著名的人物——诸葛丰。而作为我的同辈兄弟,我与弟弟们共享着共同的情感和经历。儿子的名字分别为:大儿子(已过世)被称为“步出师”;二儿子(即著名人物孔明)成为蜀汉丞相;而三儿子的名字叫做均,在蜀汉官至长水校尉。我也有两个女儿,他们分别嫁给了蒯祺和庞山民。
关于我的记载,可以见于史籍,那时候我虽然早逝,但留下了一些遗憾。在演义中,你可以看到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 诸 葛》那一节,当中提到了“其父名珪,字君贡,为泰山郡丞,早卒”。这段历史让人思考当时家族成员之间紧密联系,以及他们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变故。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珍惜每一个人的存在,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深刻记忆里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