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年,官场上盛行着宋代的文风,即使用繁复的词句和卖弄学问来表达简单的事物。这种做法让皇帝朱元璋感到痛苦和恼火,因为他极力追求工作效率。他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整顿。
在洪武九年的一个凌晨,朱元璋下令杖责刑部侍郎茹太素。当时,他认为自然灾害是天意对他的警告,因此下了一道诏令,让臣民上书评论朝廷政策,并指出皇帝的过失。茹太素呈上了一个厚重奏折,但当念到“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时,朱元璋不耐烦了。他叫人念奏折,然后突然间就听到了许多冗长且空洞的话语。
当茹太素被召至殿前,被问及哪些官员是腐儒、哪些是庸俗之辈,他回答说:“臣只是笼统地说,其实刑部官吏,臣也并不全都认识。”这引起了朱元璋的大怒,他喝令将茹太素杖打致皮开肉绽。
夜晚,当朱元璋躺在御榻上无法入睡时,他想起早朝的情景,便命令宦官取来茹太素奏折,在灯光下仔细阅读。在1.7万字中,只有最后500字才涉及正题。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觉得其中四件事情可以采纳。这五件事,如果只用最后500字就能说明一切。
第二天,明太祖命令将可采纳的事项摘录出来,并亲自写了一篇序言加以发放给文武大臣。此举还促成了《案牍减繁式》的制定,以及《御制行移减繁体式一册》的颁布。这两者对于深化文风整顿、克服繁文之害、打击文牍主义以及提高办事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从此以后,大臣们只能讲述事情,不再堆砌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