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明代初年,官场文风依旧延续着宋朝的风格,过分注重辞藻华丽和学问修养,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要用上千言来描述,让人读之半天不知所云。面对追求效率至上的皇帝朱元璋,这种做法无疑是一大恼火。他决定进行彻底的整顿。
洪武九年的一天清晨,在皇宫里灯火辉煌中,殿外传来了沉重的捶击声与痛苦的叫声。这是明太祖下令杖责廷臣茹太素,任刑部侍郎。当时各地连绵不断地发生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太祖认为这是上天警告他,他下了一道诏令,让臣民提出对朝廷政策利弊评论,并指出皇帝过失。茹太素一直以来的耿直,他便在早朝呈上了奏折。
然而,当念到“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的时候,太祖忍不住了,把茹太素叫到殿上询问:“你是刑部侍郎,你给我说哪些是腐儒哪些是俗吏?”茹太素犹豫不决,只能回答:“臣只是笼统地说,其实刑部官吏,臣也并不全都认识。”明太祖怒不可遏,用杖打了他直到皮开肉绽。
当夜深人静之际,朱元璋躺在御榻上翻阅着茹太素奏折,一番仔细阅读后发现其确实冗长难以理解,最终只看到了16500字左右才接触到正题。一共写了5件事,其中至少4件事可以采纳。他思考良久觉得这些事情只要最后500字就能够说明清楚。
第二天,大势力提出了可采纳事项并加以整理,并由朱元璋亲笔序言发给文武大臣。此举还促成了《案牍减繁式》的制定和《御制行移减繁体式一册》的颁布,以此来深化文风整顿、克服繁文之害、打击文牍主义、提高办事效率,为明代政治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