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年,官场上盛行着宋朝遗留的文风,以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为乐。即便是简单的事务,也要用三皇五帝来铺垫,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这对于追求工作效率至上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他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整顿。
洪武九年的一天清晨,在皇宫里灯火通明,殿外传来了廷臣被杖责的声音。受罚的是刑部侍郎茹太素。当时,由于连续发生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朱元璋认为这是天意警告他,他下令让臣民提出对朝廷政策的意见,并指出他的过失。茹太素在奏折中提到:“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这句话触动了朱元璋,他召见茹太素询问刑部官吏中的腐儒和俗吏,但茹太素只能笼统回答,使得朱元璋大怒,将其杖责。
夜晚,朱元璋躺在御榻上无法入睡,便叫人取回茹太素的奏折仔细阅读。在长达1.7万字的奏折中,只有最后500字才涉及正题。他认为了解其中四件事情都很有价值,并命令将这些内容摘录出来,加以序言发给文武大臣。此后,大臣们写奏章时必须简洁明了,不再空谈繁复之词。
朱元璋反对冗长奏折是出于他自己的工作习惯。他告诉太子:“自登基以来,我亲手处理每件事,从不偷懒,每日早起处理政事,一晚结束才休息。你若能像我一样勤勉,则江山可保。”因此,他平日忙碌,有时会突然想起要办的事,就放下筷子写下来,或缝进衣服内侧,以备第二天早朝处理。此法减少了许多时间浪费,对提高办事效率极为重要。所以,当看到茹太素那份厚重而冗长的奏折时,他终于爆发出愤怒之情。
随后,朱元璋又命令制定《案牍减繁式》,要求文书简洁扼要,并亲自颁布《御制行移减繁体式一册》。这些法规,对推动文风革新、克服繁文滥造、打击文字主义、促进行政效率提升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