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文帝的统治期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内战——靖难之役。这个事件中,有一个杰出的明军将领叫做盛庸,他曾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军,并斩杀了燕军的重要将领张玉,这使得局势对明军大为有利。那么,当盛庸投降朱棣后,为何他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就这样死去了呢?
一、参与伐燕
盛庸早年从军,因为他的勤奋和忠诚,不断地得到晋升,最后成为都指挥。在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叛建文帝,盛庸被任命为参将,与耿炳文一起伐燕。但由于耿炳文善于守城却不擅长攻城,所以多次遭到失败。建文二年(1400年),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继续伐燕,但在白沟河之战中惨败,只能逃往济南。
这时,盛庸对李景隆的无能感到愤怒,不愿再跟随他逃跑,便与山东参政铁铉合作,在济南坚守。这座城市就像金字塔一样坚固,使得朱棣围攻三个月也无法攻破。当朱棣因为后方受到威胁而准备撤退时,盛庸和铁铉趁机发动夜袭,大败了燕军,并且收复了德州。
二、东昌破敌
当年的战斗记载显示,在东昌之战中,盛庵引导部队占据阵地,以逸待劳,让朱棣率领的大批兵力冲击左翼,却毫无进展。接着,他们又包围并消灭了追来的援兵,然后利用火器大量打击敌人,最终成功斩杀了张玉。
三、夹河惨败
然而,在夹河之战中,尽管明军先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风暴突然来临,使得士兵们看不清眼前的情况。结果是双方互有所失,最终导致明军主动撤退,而不是被迫撤退。这场失败严重削弱了士气,同时也削减了他们的物资储备。
四、投降被害
随着时间推移,当灵壁之战中的重大失利使得明朝彻底丧失抵抗力量之后,盛庸不得不带领残余部队南下,以阻止朱棣渡过淮河。他设防于及浦子口,但最终还是遭到了背后的突袭,被迫转移到其他位置。而当陈瑄背叛的时候,他试图一次又一次地攻击朱棣,但是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直至京师沦陷。
面对绝望的情况下,无奈只好向朱棣投降。但是,他的一生努力和贡献都因他的倒戈而付诶零落,最终因事迹上的问题而受审判永乐元年(1403)他被捕并迅速处决,从此结束了一生的荣耀与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