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地图上人物为何在投降时被允许保留佩剑

69年前,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表示将实行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15年的惨烈侵略战争的结束。然而,即便是在《终战诏书》中,没有提及“投降”这个词,日本仍然坚持将这一天称为“终战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注意到,在德国历史上,无论是工业家还是金融家,都会坦诚地记录他们在二战期间的经历,但在日本人的履历中,从1937年到1945年之间却被遗忘,就像那段时间从未存在过。今天,一些日本内阁成员还会访问靖国神社,而首相安倍晋三则向该神社捐赠了玉串料,这让亚洲其他国家感到愤怒和不满。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探讨了这一现象,她认为即使承认错误,日本人也不会因此解脱,因为只要行为没有被揭露,他们就不必感到懊丧。这与德国不同,尽管纳粹罪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集完毕,但最终都会得到道歉或补偿。而南京大屠杀中的30万平民至今依然没有获得正义。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曾提到,当时决定让日本军官保留佩剑,是因为当时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也有类似的待遇。但哈尔西随后指出,这样的待遇适用于绅士对手,而不是现代化后的野蛮之敌。因此,最终决定没收了日军的佩剑。

今天,尽管官方允许自卫队成立60周年庆,但这种自卫权只是掩盖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每年的远洋航海前,他们都要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这反映出,即使没有佩剑,他们的心中始终有刀。安倍晋三最近访问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以此来寻找支持,他声称这些阵亡士兵是建立现在日本的基础。

明年将迎来70周年的纪念日,如果再度错失悔改,那真是古代罕见。如果希望能够实现,那必须是一种真诚而深刻的悔意,而非简单遮掩过去,让历史重演。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