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之治,是指宋武帝至宋文帝期间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宋武帝刘裕由于出身底层,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于是,刘裕从他掌权到称帝前后,推行了多项改革政策。
在上,他体恤民情,集权中央,整顿吏治,重用寒门,以策试选拔官吏,弥补九品中正制的缺陷,废除苛法,轻徭薄赋,赈济穷人,打击豪强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并土地,还地于民。主持“土断”,并精简许多侨州郡县,扩大政府的赋役对象。同时,发展教育,大力笼络文人,弘扬文化,广收图籍和书籍。
在军事上,由于宋武帝刘裕在晋末南征北讨,平定孙恩、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军阀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使刘宋疆域的北部防线到达潼关、黄河一带,为江淮流域的百姓休养生息提供了北方缓冲的屏障地带。
公元422年,在位仅三年的宋武帝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两年后,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因“嬉戏失德”而遭到杀害,立刘裕三子宜都王刘义隆,史称宋文帝。
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宋书·良吏传序》),在位三十年间,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开创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这一时期,刘宋与北魏虽多次交战,但宋魏交战都是发生在北方的河南和淮北地区,南方的淮南和江南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
学界一般认为,宋文帝第二次北伐的失败,导致“元嘉之治”衰败。但其实,作为一种局面,“元嘉之治”衰败于太子刘劭弑杀文帝后,刘劭之乱标志着经宋武帝和宋文帝两代人的努力才构造的士族、庶族、宗室互相制衡以及中军与外军互相牵制的平衡体系被彻底打破。
宋孝武帝即位后,对元嘉时期制度进行了系列改革,力图恢复宋文帝元嘉时期的繁荣。
官制方面,他削弱东宫官属、加强皇宫禁卫,设立御史中丞专道制度,取消郡县官入仕年限、缩短其任期,将服亲相临制度扩大化、制度化。
政区方面,他分割荆、扬,复立南兖、兖和南豫三州。
统治政策方面,他抑制宗室、重用近臣。
经济方面,他推行土断,奖励养马,限制封山占水,改铸钱币,设立台使。
但作为一种局面的“元嘉之治”已经一去不复返。
刘劭(424年-453年5月27日),字休远,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铜山区)人,宋文帝刘义隆长子,皇后袁齐妫所生,刘宋第四位皇帝(453年)。
元嘉元年(424年),生于建康宫。六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在太子位二十余年,深受文帝宠爱。后因反对北伐,与文帝产生矛盾,在女巫严道育的唆使下私行巫蛊之术,使得文帝有了废立太子之意。他遂与始兴王刘濬合谋,于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抢先发动宫廷,率东宫卫队闯宫弑父,随即自立为帝,改元太初。但在位仅三个月,便在其弟孝武帝刘骏的讨伐下兵败被杀,时年三十岁。
刘劭是中国历史上通过“弑父”手段夺取皇位的皇帝,其弑逆之举受到当时及后世的一致贬斥。孝武帝刘骏称“生民以来,未闻斯祸”,谢庄则称“穷弑极逆,开辟未闻”。沈约在《宋书》中称刘劭为“元凶”,将他和刘濬一同列入《二凶传》。后世史家也都以“元凶劭”、“贼劭”、“逆劭”相称,不承认他是南朝宋的正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