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太祖王审知

太祖,名王审知(公元862~925年),字信通,号白马二郎。农民出身,唐时为节度使,后立闽国。在位17年,病死,终年64岁,葬于今福建省埃州市莲花山。 王审知,光州固始(今河南省碧始县)人。家中世代为农。黄巢起义后,他与在唐朝任县吏的兄长王潮一起,跟从王绪起兵。后王潮杀王绪,命他攻入福建,翦除了各个割据势力,占据了福建五州之地。王潮受福建观察使陈岩举荐,被唐朝任为泉州刺史。陈岩死,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旋升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副观察使。王潮病死,他被封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琅琊王。后梁时,他被加封为中书令,闽王。后立国,定都闽州(今福建省埃州市),用后梁年号。 王审知立国后,选用唐朝的文士为辅佐,提倡与民休息,省刑罚,减赋役,建立学校,开辟海港,招徕外国商人,发展贸易,使闽国得以偏安一隅,经济文化开始发展起来。 王审知出身贫苦,后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后,他也获封观察副使,后福建观察使升格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继承兄位。后梁篡唐后,后梁太祖于909年册封王审知为闽王,正式建立闽国。 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统治福建期间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纳中原逃离战乱的人才,又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审知在福州逝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得知后赐谥忠懿。王延翰称大闽国王之后,谥他为昭武王。王延钧称大闽皇帝后,再改谥号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号为宣陵。 因王审知三兄弟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长兄王潮为“威武尊王”、次兄王审邽为“泉安尊王”,视为乡土神明供奉,合称开闽三王。946年(开运三年),南唐占领福州之后,为纪念王审知的德政,将其府邸改建为闽王祠,对他进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楼区的忠懿闽王祠。 据《十国春秋》记载:王审知是秦朝名将王翦的后代,为琅琊王氏士族。其五代祖名王晔,为固始令。因“民爱其仁”,被当地百姓挽留,最终定居于固始。父亲王恁,为当地一个富有的农民。王恁生王潮(又名王审潮)、王审邽、王审知三个兄弟。 唐僖宗在位期间,蜀地盗贼起兵叛乱。寿州(今安徽寿县)的屠夫王绪与妹夫刘行全也起兵响应,占据江淮一带,自称将军,不久攻取光州。当时王审知的长兄王潮是固始县长史,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以材气知名,邑人号曰“三龙”。王绪将他们掳走后,委任王潮为军正,主管粮草之事,得到部下的拥护。三兄弟皆受重用。根据《十国春秋》的说法,王审知“身长七尺六寸,紫色方口隆准,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所居处恒有紫气幕其上”,时人认为这是大贵之相。 汝南节度使秦宗权封王绪为光州刺史,要求王绪率兵一起讨伐黄巢,王绪按兵不动。于是在中和五年(885年),秦宗权率兵攻打王绪,王绪率部众逃往福建,攻汀州、漳州。 王绪军中缺粮,下令不准部将携带老人孺子,违者斩首。当时王审知三兄弟奉母亲董氏一起行军,王绪命其弃母,三兄弟请求与母同死,王绪只能赦免。当时有方士对王绪预言,军中会出现推翻他的人,因此王绪对诸将多疑猜忌,身材魁梧、才能雄杰者多被他找借口斩杀。王潮日夜忧患,遂说服一位前锋将军发动兵变,将王绪擒获之,王绪不堪其辱,身亡。王潮声称要推戴这位将领为主,遭到推辞,但这位将军取了一把宝剑插在地上,权作神位,让诸将轮流跪拜,向上天祈祷,希望神明能够指点迷津,相传当轮到王审知跪拜的时候,宝剑从地上跃起。众人便认为是神谕,推戴王审知为主帅。王审知将主帅之位让给了兄长王潮,自己担任副帅。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