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能够被人记得起的皇帝数不胜数,但能够被人记得起的皇后却寥寥无几。尽管如此,提到长孙皇后恐怕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长孙皇后,字观音婢,洛阳人。听到长孙皇后的“字”,大家是不是感觉非常奇怪?长孙氏虽然生在洛阳,但她却并非汉人,而是北魏皇室宗亲,本来姓拓跋。后来,作为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进行全盘汉化的改革中,将宗室之长赐姓为“长孙”。从此,便有了“长孙”这个姓。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曾在隋文帝、隋炀帝期间担任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重要职务。其母高氏是北齐皇室乐安王高劢的女儿。长孙家无论是在北齐,还是在隋朝都可以说是极其显赫。
生在如此显赫的大家族中,长孙皇后本来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没想到就在她八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留下了孤苦无依的她和哥哥长孙无忌两人。
所幸,他们有一个好舅舅,就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高士廉。高士廉不但收养了他们兄妹,还将他们视作自己的亲生骨肉,对他们悉心栽培。在高士廉的悉心栽培下,长孙无忌变得足智多谋,而长孙皇后也变得知书达理,秀外慧中。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喜欢结交四方豪杰,而长孙无忌就是他的座上宾。高士廉发现李世民并非池中物,于是将当时年仅十三岁的长孙皇后嫁给了比她大三岁的李世民。
说来,长孙皇后还是非常旺夫的。《新唐书》上说,就在两人新婚不久,高士廉的小老婆曾在长孙皇后居住的房间外看到了一匹高二丈的骏马。出现这等怪事,高士廉不知是福是祸,便找人占卜,占卜师说:“《坤》顺承天,载物无疆;马,地类也;之《泰》,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又以辅相天地之宜。繇协《归妹》,妇人事也。女处尊位,履中而居顺,后妃象也。”也就是说,将来长孙皇后一定会大富大贵,甚至成为皇后。
众所周知,李世民一生十分坎坷,虽然文治武功都卓尔不群,但却有一个太子哥哥李建成处处压他一头。为了夺取皇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李世民破釜沉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在玄武门之变中,作为一名弱女子,长孙皇后不顾生死跟随丈夫参加了这场极其凶险的。就在李世民带兵厮杀时,她就在一旁激励、抚慰将士,大大鼓舞了士气。
长孙皇后不但胆识过人,而且明辨是非,擅长规劝。众所周知,唐朝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诤臣,就是魏征。魏征擅长诤谏,他给皇帝提建议的时候从来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爱不爱听,他只管说他的。尽管李世民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好皇帝,但有时候也看不惯魏征这种做派,因为魏征常常搞得他威严尽失。
有一次,魏征冲撞了李世民。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回到寝宫对长孙皇后说:“我迟早会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其缘故,李世民回答说:“魏征这个老家伙动不动在朝堂上羞辱我!”没想到长孙皇后却突然回到间,换上朝服,向李世民拜了三拜,并连连道喜。
李世民大惊,问其缘故,长孙皇后解释道:“臣妾听说,君主圣明,臣子就会正直。如今魏征能够直言不讳地劝谏,是陛下您圣明的缘故,我怎么能不道喜呢!”李世民听后,心中大喜,从此开始更加重用魏征了。长孙皇后此举,也成就了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
长孙皇后见证了李世民从青涩男孩逐渐蜕变成一位贤明的帝王的艰难历程,并在李世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这一切,李世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李世民虽然后宫有佳丽三千,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长孙皇后一人。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突然病逝,年仅三十六岁,一代贤后就此陨落。长孙皇后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恐怕和她生育太多子女有关。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生育太多女子,子宫变薄,腰部受损,非常伤身,甚至影响寿命。
长孙皇后产下长子李承乾时,年仅十八岁。也就是说,她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十八年间一共生了七个孩子,相当于两年多生一个孩子。如此密集地生孩子,再加上她曾患有“气疾”,身体又如何吃得消!这也给后世多数喜欢孩子的女性提了个醒,虽然喜欢孩子,但还是要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