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纪录片100集可投屏是不是军事理论鼻祖克劳塞维茨的灵感源泉

在那一年,11月16日,普鲁士王国的将军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因病辞世,但他的名声却与岁月同行,不曾褪色。克劳塞维茨,是不是那个创作了《战争论》的军事理论巨匠呢?

他出生于1780年,在一个税务官家庭中长大,从小就对军事充满热情。12岁时,他加入了普鲁士军队,而13岁便踏上了与法国作战的战场。不久,他便晋升为少尉。在陆军大学深造期间,他勤奋学习,获得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

当反法同盟中的各国军队与拿破仑的部队交锋时,克劳塞维茨随奥古斯特亲王参加了著名的耶拿和奥尔施塔特战役,但最终遭遇惨败,被俘后返回家国。他深感现有的军事制度无法适应近代战争,因此积极参与改革工作,并担任柏林陆军大学教官。

1812年,因不愿参与侵俄战争,克劳塞维茨辞去了教职。但他未能逃脱历史洪流,最终投身反抗拿破仑的战争。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研究战争理论,并在1818年被任命为柏林軍官学校校长,同时晋升为将軍。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以及19世纪初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对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和军事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虽然对法国大革命持有批评态度,却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它在Military Theory上的革新之举,并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了尖锐抨击。

然而,其观点仍带有资产阶级中庸思想和民族主义色彩,其理论基础是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哲学。通过分析1566到1815年的130多次战争,撰写了一系列历史著作,但其代表作是《论战》。其中结论强调:“War is a tool; war, in its main aspects, is an end in itself...”

列宁高度评价其这一论点。但作为唯心主义者,克劳塞维茨把国家利益看做整个社会利益代表,不理解自身发展动力即阶级斗争。他认为“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战争”,但没有揭示出这些冲突背后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本质。

他认为“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并且反对所谓永恒原则,而坚信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而同时又否定存在规律性,只是偶然性的领域。这一视角使得他的精神力量成为制胜要素,即统帅能力、武勇及民族精神。但由于没有认识到民众在决定性的作用上,这种过分夸大的统帅作用让人怀疑精神力量真正源自何方。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