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安
请安最初源自明代军礼,见诸《大明会典》。此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卫所都普遍实行此礼,称为“屈一膝”。清代中期,八旗与绿营仍然保留了这一旧习。在当时,兵士面对上级官员应行跪拜,但由于身着盔甲,只能屈膝致敬;久而久之,即便不穿盔甲,也维持屈膝姿态,并与叩首、打恭等同,为表达问候之意。此外,在八旗人家及部分汉族官宦家庭,晚辈向长辈、平辈幼视长者以及奴仆向主人或亲友相遇,都需遵循这个礼节,因而“屈一膝”又被称作请安。而在衙门或公共场合,无论旗人还是汉人,都必须以打恭的方式行事,不得进行请安。
男子执行请安的姿势是:首先保持端正站立,如同“立正”的样子,然后迈左腿前进,同时扶持左手于右膝,而右手则自然垂下。随后,将右腿半跪地略停顿;眼睛平视,不许低头、高头或倾斜;双肩保持平衡,不可弯腰,以免左右腿间距过大,同时确保左腿自然前移且不可后蹬。
女子执行请安的姿势与男子相同,只是在动作幅度上有所减小,以及双手扶持位置稍微不同。
2、跪安
"跪安"这项礼节主要在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实施。当皇帝日常召见军机大臣之外,还会私密召见某些官员,这种召见属于非正式性质,因此这些官员并不需要像朝会那样直接叩头。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由太监登记并安排好日期。
在早饭后分发绿头签,有时候将一些人的召见合并(如与军机大臣一起),太监们就会退出。
内奏事处太监副食带领官员前往暖阁门前,让他们进入殿内。
官员进入殿内,用尊敬的声音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做出跪拜动作,再起身走几步到皇帝面前,在特制的毡垫上奏对完毕后离开。如果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轻轻叩首表示感谢;若言语不当,则摘下帽子,用头触地表达错误。
无论是向皇帝、太后或者其他高级成员启奏,或是在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对长辈或奴仆对主人的问候,都要通过这种形式的体式来表现尊重和谦卑。
至于跪拜姿势,与之前提到的请安基本相同:先保持端正站立,然后迈左脚一步。但不同的是,当进行真正的“跪”,两只脚必须全数接触地面,然后再次恢复起立,一系列动作要求既不能慌张也不能拖延,每个部分要协调一致且流畅。
对于清代后的妃子以下人员——公主、小福晋以及品级较高的人物,他们按照朝服吉服不同的规矩进行仪式。这包括肃立、一次降坐、三次降坐、一肃、一躬三次和九次躬身,其中每个动作都有其严格规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戴着钿冠的人物,其在吉服下的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虽然她们依旧需要做出身体上的俯仰,但实际操作时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鞠躬,而是仅仅以右手扶住两边翘形状耳朵装饰。而关于“肃”这一行为,它类似于女子接受請安时的一般举止,是一种缓慢而庄重的地位展现,始终保持端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