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经济转型的时代,在经过了辛亥以后,旧的权威已被打破,新的权威尚未建立,中国陷入一种极其混乱的无序状态。人民生活苦难,帝国主义趁机压迫,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伤害,在这样的压迫下生活总会产生反抗,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省港大”也因此产生。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那个年代了解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省港大”的始末。
省港大是广州、香港工人为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而举行的大。这次大是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准备地举行的。
“五卅”惨案发生后,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邓中夏、杨殷、苏兆征、林伟民、李启汉等人到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会以及工人群众中进行了的准备工作。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首先,接着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纷纷响应,人数达25万人。就此“省港大”就此开始。
工人声明拥护上海工商合会对“五卅”惨案提出的17项条件,并针对英帝国主义在香港执行的歧视华人政策提出了“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项要求。有10万多名工人在苏兆征等人的率领下回到广州。广州英、美、日洋行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人也加入了的行列。
6月23日,回到广州的工人偕同广州工人、农民、学生和士兵共10万余人举行。当队伍经过沙基街时,驻在沙面的英、法等帝国主义士兵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停泊在沙面附近的帝国主义军舰也炮轰群众,当场打死52人,重伤170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这就是著名的“沙基惨案”。
惨案发生后,全国人民极为愤怒,积极支援省港大。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加强对的领导,在广州召开广州、香港、沙面各工会代表大会,成立了省港委员会,苏兆征被选为委员长兼财政委员长,邓中夏任省港委员会党团、顾问和工人纠察队训育长。
委员会运用、排斥英货、封锁香港三项有力武器与英帝国主义作斗争,并且组成了20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到各港口驻防,严密封锁香港。交通断绝,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供应困难,物价飞涨,垃圾粪便没人打扫,香港成了“臭港”、“饿港”、“死港”。
省港大,不仅在上而且在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据统计,以来,英帝国主义平均每月损失达2.1亿元。这次大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坚持到1926年10月才结束。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巨大作用。
省港大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
“省港大”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当时世界上时间最长的一次,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沉重打击了英国殖义者的气焰,而且为国际工人运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让世界看到了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