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答案出品火热世界历史知识点乌克兰的过去和未来

author
0 minutes, 5 seconds Read

我自己亲眼见证了乌克兰东部的城市顿涅茨克、敖德萨、哈尔科夫等地发生了一些人拥护俄罗斯的行为,他们举着俄罗斯的国旗,要求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相反,支持2014年2月成立的临时政府的群体中有许多来自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等地。

 

2010年2月7日,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的计票结果体现出,东部地区选民大多支持地区党的亚努科维奇,而西部地区选民大多支持亲欧美的女性候选人季莫申科。下图展示了投票结果,蓝色越深表示亚努科维奇得票越多,红色越深表示季莫申科得票越多。你能清楚地看出,乌克兰亲俄与亲欧美势力的分界线大体沿着第聂伯河为界,河西的利沃夫州、沃伦州、罗夫诺州、赫梅利尼茨州等地是亲欧美的高地。

尼茨基州、捷尔诺波尔州、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文尼察州、切尔诺夫策州、日托米尔州、基洛沃格勒州(又称基洛夫格勒州)等地投票,季莫申科的得票率较高。 而在东部的卢甘斯克州、哈尔科夫州、顿涅茨克州、扎波罗热州等地,亚努科维奇的得票率较高。而在基辅州、基辅直辖市、波尔塔瓦州、切尔卡瑟州、切尔尼戈夫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地,双方得票率几乎相等。 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州、赫尔松州、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也是亚努科维奇占优势。乌克兰27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5个的计票结果都符合地域分布趋势。即东部、 南部地区支持亲俄候选人,而西部地区支持亲欧洲候选人。

 

我对乌克兰的历史分布非常了解。它被分为东部、西部和南部三个大区。在投票时,从尼茨基州、捷尔诺波尔州、伊万诺 – 弗兰科夫斯克州、文尼察州、切尔诺夫策州、日托米尔州、基洛沃格勒州(又称基洛夫格勒州)等地投票时,季莫申科的得票率是最高的。相反,亚努科维奇在卢甘斯克州、哈尔科夫州、顿涅茨克州、扎波罗热州等东部地区的得票率较高。在基辅州、基辅直辖市、波尔塔瓦州、切尔卡瑟州、切尔尼戈夫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地,双方得票率几乎相等。在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州、赫尔松州、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亚努科维奇占优势。总之,25个省级行政区投票都符合我们预期的地域分布趋势。

 

关于乌克兰的历史演变,它现有的边界直接继承于苏联时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历史上,东部、西部和南部三个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演变。

乌克兰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苏联中央政府的强制粘合而形成。在公元10世纪,一些东斯拉夫部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古罗斯部族。他们在乌克兰境内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这是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现今国家的共同摇篮。 1187年,“乌克兰”一词最早出现在《罗斯史记》中。从13世纪中叶开始,蒙古西征军征服了基辅罗斯各公国,建立了金帐汗国。现今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等地成为金帐汗国的直接统治区,15世纪成立了克里米亚汗国。15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势力向北扩张到乌克兰南部,在克里米亚半岛和亚速海沿岸修筑要塞,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其藩属。因此,在13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这500多年中,乌克兰南部的主要居民是游牧的鞑靼人,他们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这一地区成为伊斯兰文明的北部边疆和内陆亚洲游牧文明的西部边陲。14世纪后期以及15世纪初期,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联合起来,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在这个联盟中,乌克兰北部成为一个地区,同时,基辅及其周边省份则随着政治变迁加入波兰立陶宛联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分割。我了解到,金帐汗国逐渐衰落之后,波兰-立陶宛王国向东扩张,并控制当代乌克兰疆域中第聂伯河以西的部分。这一地区被称为右岸乌克兰,并受到天主教文明的较大影响。相反,当代乌克兰疆域中位于第聂伯河以东部分的居民则继续坚守基辅罗斯时代的东正教信仰,并且在文化和心理上与日益强大的俄罗斯接近。

 

在17世纪,乌克兰地区成为当时东欧三大强国–波兰、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反复争夺的舞台。在这一地区四处征战的半独立的哥萨克人,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逐渐演变为现代乌克兰民族。

 

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逐步兼并乌克兰。在1648年,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发动反抗波兰贵族的起义,建立盖特曼政权。但对波兰作战不利,赫梅利尼茨基决定将其联合到俄罗斯。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代表在佩烈亚斯拉夫签署了条约,宣布两国联合。此后,相对较弱小的乌克兰逐渐从沙皇的盟友转变为俄罗斯的附庸。这种情况持续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乌克兰继续经历了多次政治和领土变更。我了解到,在历经多次政治和领土变更之后,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臣属国,自治权力日益缩小。在1686年,俄罗斯击败波兰,夺取乌克兰中部的基辅等地。在17世纪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占领右岸乌克兰,但后来被俄罗斯击败。在1707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军攻入乌克兰,盖特曼首领马泽帕借机抵抗,但最终被彼得大帝残酷处死。从那时起,乌克兰的自治权力逐渐被废除,俄罗斯在该地区实行同化政策,强行推广俄语和俄文,并以“小俄罗斯”称之。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三次参与瓜分波兰,夺取了原属波兰统治的第聂伯河以西的左岸乌克兰。又在18世纪30年代,击败土耳其夺取了乌克兰南部的亚速,并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这样,除了最西边的利沃夫等地由奥匈帝国统治之外,俄罗斯统治了今天乌克兰疆域的大部分地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深入乌克兰并控制基辅,但在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后,其扶植的乌克兰中央拉达势力迅速土崩瓦解。我了解到,在1920年,刚刚独立的波兰试图恢复对乌克兰的统治,发动了对苏俄的战争。但在攻占基辅后,波兰军队很快被逐出。在基辅以东的乌克兰疆域中,主张与俄罗斯联合的势力占据上风。由于苏俄军队在华沙城下失败,最终,1921年3月,苏俄与波兰签订了“里加”条约,乌克兰西部的加利西亚等地区被并入波兰。在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他提到了自己的家乡舍佩托夫卡,就在边界线东侧不远的地方。

 

在1922年,苏联成立,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作为首批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了苏联。这样,乌克兰民族被划分为苏联统治的东部和中部乌克兰,以及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两个区域。此外,原属奥匈帝国统治的小块领土——喀尔巴阡乌克兰被划归捷克斯洛伐克。

 

在随后的十多年间,随着苏联推行五年计划,东乌克兰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乌克兰语和民族文化也得到了鼓励。而在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波兰政府实施了民族压迫政策。据我所知,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虽然苏联强制统治的集体化的乌克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但苏联对东乌克兰的统治仍然相对稳固。1934年,苏维埃乌克兰的首都从接近俄罗斯的哈尔科夫迁往基辅。

 

相比之下,西乌克兰出现了反对波兰统治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和“乌克兰起义军”。1934年,该组织的头目班德拉因密谋刺杀波兰内务部长而被波兰政府逮捕。

 

我知道,苏联领导层一直试图夺回西乌克兰,实现乌克兰民族在社会主义下的统一。1939年8月,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其中的秘密议定书划分了两国在波兰境内的势力范围。同年9月17日,苏联在波兰战局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以保护波兰境内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同胞免遭纳粹侵略为借口,入侵波兰,并占领了西乌克兰。苏联宣布将西乌克兰并入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同时合并了当地的反苏游击运动。据我的了解,苏联随即在西乌克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规模逮捕人士,这加剧了当地社会的紧张气氛。

 

1941年6月,德国闪电战攻击波兰,西乌克兰地区的民族主义分子趁机发起袭击,攻击撤退中的苏联军队。同年6月26日,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占领了西乌克兰的主要城市利沃夫,6月30日,宣布成立“乌克兰独立国”。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中的一个派别与纳粹德国合作,参与了德国占领下的基辅等城市的民政管理。2010年2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称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在二战期间杀害了十万波兰人,对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授予该组织头目班德拉“乌克兰英雄”的称号表示强烈不满。

 

1943年至1944年,苏联逐步收复了乌克兰。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对苏联展开了游击战。1944年2月29日,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大将遭到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袭击,伤重牺牲。此后,在乌克兰西部的森林和沼泽中民族主义游击队一直与苏联军队交战。据我的了解,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战斗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有些研究者认为,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曾获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

 

我知道,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冲突理论中认为,乌克兰正好跨越了西方人民与东正教文明的断层线。乌克兰西部倾向欧洲,而东部则倾向俄罗斯,这除了上文所述的历史背景之外,还与现实的人口和语言构成密切相关。从19世纪开始,俄罗斯人大量移居到乌克兰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苏联时期的赫鲁晓夫就是在14岁时从俄罗斯移居乌克兰东部的。在俄罗斯移民的影响下,这些地区的许多乌克兰族人的母语转变为俄语。1956年,克里米亚地区被划归为乌克兰,但母语为俄语的人口占主导。这导致乌克兰公民中母语为俄语的比例(2001年统计为29%,2004年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家庭中使用俄语的比例高达43%-46%)远高于俄罗斯族在乌克兰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一般认为不到20%)。我认为,可以看出乌克兰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背景复杂的国家,如果想保持统一,无论是“脱俄入欧”还是“脱欧入俄”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像基辛格博士所说的那样,乌克兰需要成为东西方的桥梁才能避免灭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