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史料观与中国历史研究法.doc 8页

author
0 minutes, 1 second Read

梁启超的史料观与中国历史研究方法 【摘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鉴定,以及历史研究者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历史研究的重要因素。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史料观以及对历史学家的要求,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关键词】梁启超; 史料观; 《中国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的人们无法亲身体验过去时代的人和事。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必须缩短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只能借助历史数据。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人们认识历史的必要条件。 史料是否完整、正确,直接影响历史研究的质量。 梁启超在《中国史研究方法》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史料观和对历史学家的要求,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一、梁启超与《中国史研究方法》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小号仁恭,绰号冰饮房老板。 梁启超是中国新史学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历史巨人”和“才华横溢、影响最广泛的近代历史学家”[1]。 在中国传统封建史学向近代资产阶级新史学转变的过程中,他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对封建旧史学进行了严厉批判。 1921年秋冬季,梁启超在南开大学讲授的《中国文化史》讲义,于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修订出版,名称为《中国史研究方法》[2]。 这是我国最早的历史介绍。 他的著作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论专着。

从“讲史料”、“搜集鉴定史料”到“论古迹”,对史料的重视和重视,是《中国史研究方法》一书最鲜明的特色[2]。 二、梁启超的史料观 梁启超在史料的意义、分类、收集、鉴定等方面为我们史料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一)史料的意义材料? 过去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留下了什么遗产?” 踪迹,就是流传至今的有据可查的。”[3]可见,梁启超对史料的范围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他把史料分为文字记载(包括旧历史、有关文献)。历史遗迹、历史部以外的团体)、书籍、古籍和古籍藏品、古籍和古代文献的复制品、金石学和其他碑刻、外国人的著作)以及文字记录以外的其他物品(包括现存的)真实的记录和口碑,以及真实记录中残留的部分)、遗失的历史遗迹、所有偶然发现的、原物的保存或复制、实物的模型和图片)。(2)历史收藏材料 1、梁启超认为史料散落各处,必须搜集才能获得,“孤证非史”,单一的史料是微不足道的。 需要收集几个相似的材料进行比较,那么意义就会完全不同[4]。 梁启超想通过研究在印度留学的中国人来了解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 通常大家只知道法显、玄奘等著名人物,但梁启超却翻阅了各种传记,收集了一些零星、零散的相关资料。 收集了当时在印度留学的中国人多达180人,根据这些人的年龄、籍贯、学业成绩、出行路线等进行对比统计,最终得到了过去中印交通往来的发展情况印度与隋唐时期学术思想的变迁. ,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要想获得有价值的史料,首先必须有敏锐的感觉,以独特的观察力去看待眼前的事物,即“凡事临到我面前,我总能用它来迎接它”。奇怪的眼神。以引起特殊观察的兴趣”[3]; 其次,要耐心对待一切事情,下定决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一定要求真。 。 2、“如果某个时代有某种现象,就叫正面历史资料; 如果某个时代没有某种现象,则称为负面历史数据[3]”。 梁启超认为,对于正面的史料,我们可以用敏感的视角去耐心地收集、整理; 对于反面史料,需要多方引用,分析比较相关史料,探究真相。 例如,梁启超举了一个例子:他在读《战国策》和《孟子》时,经常看到像金这样的字,于是他了解到当时确实有金属作为货币,但在文章中,每当涉及到货物计量,用的是“北”字,而不是“北”。 黄金,那么古代的交换媒介到底是什么? 梁启超还研究了《中鼎集士》、《诗经》、殷墟古物、《左传》、《国语》、《论语》等著作的相关记载,进行了整理和区分,得出了一个新的讨论:“春秋之前金属货币并不普遍”[3]。这个结论的得出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古代交易媒介的发展过程。3.在收集史料方面,梁启超告诉历史研究者,要“努力搜寻”[3]那些“正史觉得史料极其缺乏”的人[3],这样“可能会有很多惊喜”[3]。

梁启超提到的孙以让,共取了《史记》中记载的有关墨子的二十四字,写成千字博学、内容翔实的巨著《墨子传》。 梁启超认为,这并无高深功力,只是孙以让“较熟爬行探寻之术”[3]。 此外,梁启超认为“旧历史中完全失传或遗漏的事实”[3]“通过寻找旁证,可以意外地发现”[3]。 (三)史料鉴定 1、在史料鉴定方面,梁启超认为:要获得真实的史料,必须辨别真假。 论对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反证法。 当相反的证据不足时,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建立假设供以后审批”[3]。 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如果材料相互矛盾,应坚持“最早的、最近的最可信”的原则。 2、在鉴别真伪方面,梁启超根据古籍记载、作者、作品所载史实、社会条件、思想特征、文字问题等,提出了12条鉴别假书的方法。 他还指出了书籍真伪证明和鉴别的6种方法。 虚假的七个标准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梁启超本人深受干嘉考证的影响,十分注重考证。 钱嘉考证的求真精神是治学的基本立场[5],而梁启超则认为史料的“真假之辨”主要在于“求真”。 三、梁启超认为历史学家应具备的素质 梁启超非常重视史料,认识到史料是否完整、正确,关系到历史研究的质量,会影响人们能否了解真实的历史。

他在继承和发展唐代学者刘知几、清代学者张学诚的思想观念的前提下,提出了史学家应具备“德、学、才”四才的要求。知识和才能[6],并对这四种才能进行了排名。 :第一实德,第二史学,第二历史知识,最后历史人才。 梁启超非常重视石德,石德影响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梁启超认为,“对所描述的历史文物采取纯粹客观的态度,不带任何个人观点的介入”[3],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客观性,不夸大、附加或武断地评判历史。 对于历史,梁启超认为“历史的范围极其广阔,过去人类活动的一切记录都是历史”[3]。 历史研究者的精力有限,无法触及历史的方方面面。 因此,他主张治理历史的人“首先必须有一种意识,谓专精于杂学”[3],专心研究一门学科,学好后等待其他学科。 “历史知识”是指历史学家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必须敏锐,我必须能够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 这是历史学家治理历史所需的基本条件[6]。 “史才”是指写文章的技巧,包括如何剪裁史料,如何组织内容,如何使文章简洁、生动、富有文采。 四、梁启超史料观对当今历史研究的借鉴意义 1、注重史料的收集,注重众多史料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内在联系,善于对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历史真相,为后人提供真实的历史。 2、在整理、鉴定史料时,本着“求真”的精神,以客观的态度反映历史,以历史为目的,而不是以历史为手段。

3、历史研究人员在历史研究中必须具备敏锐观察力的眼光、恒心耐心、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4、学习历史的人要勤于抄写所收集的资料,读书时要注意“注意点”的培养,学会分类收集资料的方法。 我国历史博大精深,掌握完整、准确的史料是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 无论是对于历史学家还是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史料知识都是有必要的。 梁启超先生为我们提供的史料知识财富是无价的。 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有一颗真诚、求知、探索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 ,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峻.论梁启超的史学思想[J]. 黔东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24(4):33。 [2]彭春玲。 “史学研究方法”与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J]. 云梦学报,2008(5):18,19。 [3] 梁启超撰,唐志军阅。 《中国史研究方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0、71、72、74、75、79、157、160。 [4]马士祥? 论梁启超对现代史学的贡献[J]. 江苏工学院学报. 2008, 9(3): 61. [5]石星河,方烈书? 钱嘉考证对20世纪新史考证的影响[J]. 史学研究。 2007(1):56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