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位于河南洛阳的白居易故居。
正如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所题的“旧上海滩租界亭子间”,影视剧《蜗居》所描绘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狭小的住所,其吸引了“房奴”们的关注,成为了热门话题。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颇为浪漫诗意,但实际上,这是上海潦倒的作家为生计所做出的无奈选择。这种境况似乎与唐代的文人寒士脱不了干系。当年,“诗圣”杜甫就因为家里茅屋被秋风吹破,而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仅如此,当年莘莘学子为了十年寒窗赴京科举,旅途中的费用需要自理,开支颇大。白居易初入长安时,曾投诗给名家顾况,但被戏称为“居大不易”。虽然这只是一时玩笑,但却不料成了预言。他在《效陶潜体十六首》的时候写到了“北里有寒士,瓮牖绳为枢;出扶桑枝杖,入卧蜗牛庐”这样的构想,提及了蜗居的概念。虽然他在27岁时顺利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担任周至县尉和校书郎,后来还拜了翰林学士(最后官至二品),工资虽然不菲,但他还是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没能在京城买到一幢住宅。他曾与朋友一起借住在永崇坊的华阳道观,后来在成为官员后,才在常乐坊和宣平坊居住过一段时间。城,居无定所,买不起房,只能“漂流”着过活。他曾在《卜居》一诗中写道:“我在京城游宦二十年之久,贫穷无所安身。我总是渴望有一个像蜗牛的家,但现在却像只老鼠躲藏在城市角落。我只求有一亩三分地,让我能够摆脱漂流的困境,不用像木偶一样无措。虽然我的居所简陋,但对我来说足以满足需要,与尘世的喧嚣相比,这里没有噪音干扰更加安静。”他在《移山樱桃》中提到官舍,但他并不认为那是他真正的家。他清楚自己在做公务期间住的地方只是租来的,后来因为职业发展的原因,他在长安遭遇一些挫折,于是决定离开这个喧嚣的城市,到东都洛阳避难。他最终成为太子左庶子,正四品上阶,终于在城东南角的履道里买了房子。因为钱不够,他不得不将两匹马抵押给卖方。像孟郊、卢仝和贾岛一样,每个诗人都有过自己的住所,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靠租房或者流浪生活。尽管他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但他们仍然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无常。唐代著名的诗人们,他们的住所也是非常有趣的话题。例如,贾岛曾住在青龙寺,他写下“我住在青龙寺,禁止出门到午时;写下悲伤的诗句”这一描述。因此,他的诗《下第》中有“下第之后,回到了空空如也的家,怎么能留在这帝王之都。杏园里鸟儿哭泣,谁在花丛中醉倒。我的泪水淌到远方故乡,疾病在春草中持续,我的知己在哪里,孤舟在三湘河上荡漾。”他当和尚的时候,法名是“无本”(《新唐书》、《唐诗纪事》、《直斋书录解题》、《鉴诫录》都有相关记载),孟郊写过《戏赠无本二首》,韩愈也写过《送无本师归范阳》。而“诗鬼”李贺虽然家道中落,但志向远大,非常勤奋,刻苦钻研。